2)第144章 千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兄,吕大忠。

  吕大忠的年龄实际比张载还要大。但是他认为贤才不在年岁高低。在一次听了张载讲学之后,吕大忠便心甘情愿拜张载为老师,追随他探寻经义大道。

  但是明远在陕西的那段时间里,吕大忠一直在外任官,因此明远虽然住过他家的房子,却从来没有见过他。

  是什么风把这位大师兄给吹来了?

  要知道,明远当初打着入国子监上学读书的名号进京,但是却在这里“游手好闲”了一年!

  万一吕大忠来过问自己的学业,那该怎么解释?

  在史尚眼里看来,平素一向风流倜傥的明远似乎被这个消息惊呆了,连脸色都吓得煞白。他好心提醒:“要不要小人去通知哪位,能来帮郎君解围的?”

  明远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拉住史尚,如此如此,吩咐了几句。

  然后他硬着头皮,回到自己家中。

  吕大忠正在花厅中等着明远,而且脸色颇为好看——

  不为别的,只为明远在花厅中的书案上放着整整齐齐的一排,是所有在汴京城中刊印的《横渠学刊》。

  明远在推广横渠先生的学术这方面,努力有目共睹。吕大忠看了想必也很欣慰。

  不管怎样,明远总算给吕大忠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明远赶紧上前,向吕大忠见礼,规规矩矩地拜见师兄。

  吕大忠正如史尚所形容的那样,已经年过半百,头发花白,脸上额头上皱纹丛生。他与昔日横渠门下的“教导主任”吕大临眉眼五官十分相似,风格也十分相似,一开口便让人觉得他严厉不可亲近。

  因此,虽然吕大忠开口称赞明远过去不遗余力推广“关学”的举动,但明远还是有些战战兢兢,不敢多说,生怕多说多错。

  他小心翼翼地相询,才晓得吕大忠时任陕西路转运判官,这次来是上京磨勘的。

  吕大忠上京之前特地前往横渠,拜见过张载,因此得知横渠门下有三名弟子正在京中。

  吕大忠既然是张载门下年纪最长的弟子,自然担负有教导之责,见了明远,聊了两句,便询问明远这些时候在汴京的经历,以及是如何巩固所学的。

  这位大师兄一听说明远在国子监中的学籍被人挤掉,因此在这里蹉跎了一年,那对眉头立即紧紧地皱起。

  “远之,这一年里,你不会是……荒疏了学业了吧?”

  吕大忠抬头看看明远家的花厅,只见布置精美,各位稀有的玩器摆件放置在博古架上,墙壁上挂着名家字画。明远奉上来的茶水也不是凡品。

  虽然吕大忠早已听说明远这个小师弟“家境优渥”,但是此刻亲眼见到,还是觉得小师弟恐怕是“玩物丧志”,被汴京城的繁华给迷了眼。

  明远连连推说没有,这段时间里,他一直都借着师长们寄来的学术文章,在汴京城中“自学”。

  然而吕大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