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四十六章:角色互换_一九八一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够。

  那怎么办?

  秦淑洁带着团队赶来重新谈判。

  她此时胸有成竹,因为她去年秋天订货时就付了百分之三十定金,上个月第二笔百分之三十的应付款也付清了。

  按照合同约定十一月底之前两批货分别送达宁波港和南通港。

  对方如果违约得支付合同金额三倍的赔偿,相当于赔偿十倍定金。

  谈生意,就是谈生意,必须尔虞我诈。

  秦淑洁谈判时侃侃而谈,不仅仅谈经济,把当下国际环境多么严峻给大家分析了。

  指出西方国家随时都有可能开始制裁,要不然那些代理商怎么可能全部离开了中国?

  他们傻了?有生意不做?不想要业绩了?

  那是因为一旦开始制裁,西方的那些大公司包括日本公司都不敢造次。

  为了强调事情的严重性,强调臭名昭著的“巴统”影响力有多大。

  秦淑洁给大家讲了“东芝事件”,这件事前年才被披露,主要原因还是“东芝”发生了内讧,有雇员反水告发了前东家。

  讲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谈判,为了加价,为了证明给国内厂家涨价百分之三十,其实不够,她们公司还要补贴不少。

  秦淑洁此时不知道,涨百分之三十能够让国内两个大企业明年用上这些设备,他们根本不吃亏,还赚大发了。

  原因很简单,以美国为首的“巴统”对中国的制裁真正结束应该是九四年。

  但是九一年年底,国际形势松动许多,那时民用的化工设备能够买得到,时间不等人,真拖到九一年年底再订货,新设备出产品至少晚三年。

  这三年将要产生多少效益?

  还有一点很重要,这三年人民币贬值的速度在加剧,八九年的官方汇率是一美金兑换不到三点八元人民币,九一年涨到一美金兑换五块三毛多人民币。

  九一年跟八九年相比较,人民币对美元汇贬值超过了百分之四十。

  再加上由于美元走低,国际大宗商品在涨价,国内企业买这些设备恐怕实际上要多花一半美金都不止。

  形势比人强,这一回不仅仅是两个大企业急了,部里一样的急不可耐。

  领导们下达了硬任务,要求务必买到最先进的设备,无论如何要填补几种重要化工产品的国内空白。

  “东芝事件”上了党校的教材,绝大多数干部都学习,以此认识到西方阵营的真实嘴脸。

  大领导觉悟不低,严肃指出当前形势严峻,西方国家将要联合起来制裁我们。

  有些原材料我们必须做到自给自足,否则对不起国家节衣缩食进行的投资。

  领导下达任务,讲政治,讲感情,讲国际形势,讲迎难而上,讲“东芝事件”,就是没讲再给多少外汇。

  不能怪领导们,如此情况下,外汇更显弥足珍贵,要做好用多少,外汇储备就减少多少,没法补充的心理准备。

  况且批出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