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章节 回归者(五)_功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馆,通常情况下,在战火到来的时候,这种博物馆都是要被疏散的,以免战火对博物馆内的馆藏物带来破坏。但是对于这座收藏了珍贵的文物、古籍和民俗工艺的博物馆,印尼政府和军方并没有疏散,而是试图用这些珍贵的文物、书籍等价值连城的人类文化瑰宝来捆绑,来要挟进攻的中国军队。

  沿着独立广场而走,便是转入雅加达的老城科塔区,这座占地约平方公里的老城虽然地方不大,但却是相当繁华。譬如草铺街,这里是荷兰统治时代,便形成的唐人街,早在兰印时期便是著名的商业街,虽然历尽沧桑,但颇是古香古色。

  1950年代,这里曾经是有名的繁华之地,但随着后来亲国民党的华人和印尼政府勾结在一起,大肆排挤和屠杀亲中国大陆的华裔,加之1960年代中国政府基本撤出了愿意回国的华裔,这里开始走向了衰败。不过就算是如此,在1998年前聚居此地的华侨最多时,还是多达十万人,而且知道东亚战争爆发之前,大批华裔逃出印尼之前,仍是旧城中最热闹的街区,不过现在,这条街道有点杂乱无章,而且街区中间废弃的老运河也沦为了臭水沟,街道两边的二三层楼房有的仍留着1998年印尼排华动乱中被焚烧过的痕迹,现在已人去楼空。

  对于这个地区的防御,印尼政府和军方主要是安排那些狂热的爪哇人所组成的国民警卫军在此地防御,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到科塔区尤其是草铺街,这里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象征意味十足,如果利用这个诱饵使得中国军队在这里展开踌躇不决样的磨蹭,则很有可能会给接下来的中心城市、尤其是政府机关等所在地的胡斯尼-坦林大道一线的防御赢得时间。毕竟雅加达之战更多的只是追求国际舆论和组织对于中国人的压力,也就是玩一出悲情主义的寄赖于‘国际观瞻’的博弈。

  而老城区最北面的滨海地区,由于这里曾是荷兰殖民者政治、经济、文化堡垒。由于这里经过荷兰政府长达350年的殖民统治,故而荷兰殖民时代的遗留建筑依稀可见,虽然多数建筑物已随岁月残旧败落而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显得破烂不堪,但这些石头建成的建筑物的坚固性依然相当可以的。以印尼民族英雄法塔希拉命名的广场中心的四周,到处都是这样的建筑物,譬如荷兰总督府、老邮局、以及鹅卵石铺成的广场,广场中央的断头台、老火车站、巴达维亚大教堂、瞭望塔……

  而往广场北部行走,通向巽达加拉巴帆船古港,被修饰过的‘印尼海洋博物馆’便是当年的荷兰大货仓。所以,对于印尼政府和军方来说,这里的石头砌成的建筑物不仅仅是阻挡中国军队从雅加达湾登陆的第一道防线,而且这些有着极强的欧洲风格的古老建筑物更多的可以被当作一张悲情牌来使用。

  某种程度上,印尼人想看看,想看看但荷兰这样的自命不凡的、在欧盟中有着一定影响力的欧盟创始成员国在看到自己曾经的殖民地,那个曾经叫做兰印的国家遭到被欧洲所大肆口诛笔伐的‘中国入侵者’的悍然‘入侵’的时候,将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

  尤其是但荷兰人看到自己曾经统治这个千岛之国的殖民中心-雅加达在漫天的炮火中颤抖的时候,当曾经是荷兰在印尼存在的象征-诸如荷兰总督府、巴达维亚大教堂这样的建筑物被摧毁的时候,他们会是什么样的表情。不要以为印尼人是在幸灾乐祸。他们不会,毕竟这是自己国土上的战争,他们绝不会那样的幸灾乐祸,也无法幸灾乐祸,他们只是希望用这种悲情方式来引起曾经的宗主国和欧洲老殖民者的关注。不仅仅是政府的关注,还有欧盟民众和媒体的关注,从而打赢这场‘show’。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