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5章 束仁于法_北宋大法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事。

  因为如此他们才更安全。

  这其实就是权力博弈。

  律法根本就不在其中。

  张斐又道:“而这个慈善机构,就能够避免这一点,钱还是控制在他们手里,但朝廷却失去对他们征税的权力。

  而同时朝廷也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朝廷都已经免除他们税收,鼓励他们去做慈善,结果他们要是没有尽到义务,朝廷要惩罚他们,文公也好,司马学士也罢,他们也绝不会多半句怨言。”

  文彦博、司马光他们的藏富于民,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天下兴亡,士大夫有责,而不是什么匹夫有责。

  因为他们认为皇帝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不是与平民共治天下。

  平民自然就不需要承担这责任,只要尽义务就行。

  这平民没读过书,只求生存,哪知天下之责,一出事,你不去抓他们,他们肯定跑路。

  而士大夫是深受儒家教育,懂得何谓忠君报国,懂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这财富控制在士大夫手中,他们是能够承担起这份责任的。

  当然,目前这只是他们的理念,是他们所奋斗的目标。

  话说又回来,北宋这一批文官天团,其实也可以说是儒家最后的闪光点,后面就真的是一塌糊涂,儒家思想完全成为一种统治工具,失去了理念。

  但也不得不说,即便如此,现实离儒家的终极目标,还是相差甚远。

  最终还是敌不过人性。

  人性就还是需要律法来限制。

  故此张斐引入慈善机构这个概念,其实就是要将藏富于民的儒家思想给束缚于律法之内。

  你们嘴上天天说,共治天下共治天下,行啊,朝廷就先给予你们免税权,接下来就看你们的表现。

  你们要不承担责任,那就是属于违法行为。

  但是这又与赵顼的理念,差了一丢丢。

  皇权呢?

  富国呢?

  赵顼很是委婉地说道:“如果他们都将钱捐入这里面,朝廷就收不到税钱,如今朝廷财政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张斐笑道:“方才我不是说过么,这慈善机构也是需要经营的,这就是一门买卖,既然是买卖,就是需要与人交易,这该缴的商税还是要缴。”

  赵顼听得眼中一亮,对呀!可以从别得地方,将这钱收上来。

  张斐又道:“这其实也正符合朝廷将重心转移到商业上面的政策,就不要再犯农税的错误。

  另外,如果各州县,都建立起这种慈善机构,那么在赈灾方面,也是可以给朝廷提供极大的帮助,如果事事都必须由朝廷统一调配,这耗损是大得不可想象。”

  关于这一点,张斐与王安石的理念就有很大的出入。

  王安石是希望中央控制一切财富,然后由中央统一调配,但是张斐认为,就目前的交通环境,中央想要做到统一调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好还是培养各州县自救的能力,朝廷给予辅助。

  赵顼非常认同张斐先商后农的政策,在农税方面,朝廷所能发挥的力量是很有限的,这盘棋实在是太复杂了,剪不断,理还乱,就不如另辟蹊径,又问道:“那你如何让他们愿意将钱捐入慈善机构。”

  张斐笑道:“方才不是说了么,就是打赢这场官司,然后逼迫他们去寻求更为安全的合法避税。”

  赵顼思索半响后,点点头道:“好吧!朕愿意尝试一下,看看他们是否真的如你所言,真的愿意拿出与税赋想等的钱去做慈善。”

  与张斐的这一番谈话,也促使赵顼下定决心,打这一场官司。

  可是回到宫中,蓝元震便向赵顼道:“陛下,太皇太后今儿问身旁侍女,陛下有多久没有去陪她老人家吃饭了。”

  看来他们这回也是动了真格的了,竟然都闹到了大娘娘那里去。赵顼道:“大娘娘现在在哪里?”

  “蟠桃阁。”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