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章 崇祯从海外换来的粮食_四合院开局成为严解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如今这纺织厂,已经存下了非常多的布匹,可以用来远销海外。”

  崇祯皇帝听到这些个好消息,这心情也就更加好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早朝之上,由太监徐应元宣布了开海禁的圣旨。

  下面的大臣,是大吸一口凉气。

  有一些还是有那么一点儿迂腐的官员,便上前,陈述开海禁的害处。

  说的头头是道。

  然而,崇祯皇帝早就不是以前的那个崇祯皇帝,宣布一些政令的时候,还会被大臣们集体反驳。

  他早就召见了一些大臣,说明了自己的心思。

  这江南之地,就算是海禁,然而还是有着郑芝龙这样的人出海行商。

  而如今的郑芝龙所作所为,正是说明开海,其实对大明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

  仙师都是大力支持,让大秦自大明的所有皇帝,在合适的机会之下,开海。

  当年之永乐,郑和下西洋之事。

  是何等的荣耀?

  如今之大明,正是遭受前所未有之旱灾的时候。

  仙师有言,海外之地,粮食非常充足,而郑芝龙在海上,打败了荷兰的舰船。

  这就相当于是大明已经可以在海上称霸。

  这个时候,还要海禁。

  那真的是无知。

  经过崇祯皇帝这边的大臣一阵义愤填膺。

  那些个有些迂腐的官员,也不敢说什么了。

  他们也算是看出来了。

  这些个官员,那完全就是皇帝的鹰犬。

  他们的反对,在这朝堂之上,实在是太薄弱了。

  什么党争?

  在崇祯皇帝进入仙境后不久,就不存在了。

  喜欢玩弄权谋的崇祯皇帝,经过了楚风的点化,那就相当于是打开了一道新世界的大门。

  随着崇祯皇帝的一道圣旨。

  大明的开海如期而至。

  曹化淳的商船、郑芝龙的商船,算得上是这大明最大的两只船队。

  他们从码头出发,一路南下,到了南湾。

  大明的纸张、布匹、手工艺、珠宝等等,乃是南洋和西洋最受欢迎的货物。

  至于粮食,对于这个时候的西方海商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

  他们那里,珍贵的乃是货物,是黄金白银和钻石。

  最不珍贵,就是他们手中的粮食了。

  当然,除了粮食之外,大明还需要他们的火炮。

  在山海关一战结束之后。

  崇祯皇帝和袁崇焕、洪承畴这些将领,对于火炮的威力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

  野、战、炮的造价有些高。

  而西洋的火炮在威力上,也是十分的强大。

  所以崇祯皇帝等人,还是决定,以货物换来西洋的火炮,装备在大军之中。

  这样一来,也可防备鞑子时不时地扣关。

  几炮下去。

  鞑子的铁骑就不敢上前了。

  经过几个月的海上漂泊,出海的商队陆续地回到了大明码头。

  这个时候,被曹化淳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槽帮,就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他们搬运着货物。

  也就省去了一些时间,让粮食和火炮,得以快速进入内地。

  早已经等待在码头的洪承畴,看着运作起来的槽帮,看着那些个扛着粮食的工人。

  “有了粮食,百姓们就有救了啊!”

  如今之大明,各地的旱灾还是不断。

  特别是北方,在深秋、冬季和开春的时候,白天还一个大晴天,晚上就能冻死人。

  下了点儿雪,白天一个太阳,又给晒没了。

  这样的天气之下,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丰收。

  万岁爷已经在南方不少粮商手里面,买了一些粮食,但是这也是杯水车薪。

  毕竟南方的百姓也需要粮食。

  如今能够从海外换置回来粮食,大明的百姓,也就能够用这些粮食度过这个无情的旱灾。

  期望这一场影响太过广大的旱灾,能够早一些过去。

  。牛牛小说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