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四章 革命的本钱_食堂系统援助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搞不清楚组织下发的这个问题究竟是为了什么,食堂的“后勤专门委员会”还是搜集到了上百条的各种意见:锅盔、煎饼、烤馕、烤馍、炒面……甚至某位喝过了洋墨水的同志,还提出了烤制大量的“法国穿甲弹”装备部队,保准又耐储又好吃。

  意见不少,但是方向都是出奇一致——使用面粉为原料,制作某种低含水量的,烤制的面食产品,并且在出窗口前提前冷却。

  左参谋通过军委联系了部队,刘贺连组织了食堂的设备进行试制,第一批,除去在审议阶段就被筛掉的米糕、玉米饼和炸皮等外,各类食品都被制作了足够一个连队吃上一周的量,分发给了十余个连,一周后,第一批意见很快就收集上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小刘同志的给予厚望的脱水米饭被部队给了个差评。相比其他在应急情况下可以直接吃的玩意儿,这东西必须,绝对需要泡水食用,虽然说可以用冷水泡开——这种特性也让它进入了备选选项——但是毕竟还是要水的,在缺水地区并不适用。在刷掉了超过一半的产品之后,第二轮剩下的只剩下了煎饼、炒面、烤馕和意外入围的“法国AP”。

  嗯?

  法棍怎么会入选的?

  刘贺连的未来大脑百思不得其解,他只能按着大家反馈的结果再做了一批主食,等待反馈。

  这回,炒面因为粉状物不方便携带储存,且因为食堂的炒面莫名其妙地总是加上很多油,率先落选;而伟大的法兰西战争武器因为会落下面包渣和不规整的储藏外形,也掉出了八路的备选范畴;年糕和脱水米饭则光荣成为部分储备的应急食品,用以调剂米饭类的主食——看来,至少在1937年,不少八路军的战士们,要享受一下和煎饼烤馕战斗的幸福而快乐的日子了。

  大量的面粉、鸡蛋、奶粉和油脂被食堂内置的采购系统购买,在大型自动和面机、成型机、电气烤炉、电饼铛和分装流水线的共同作用下,经历诸多步骤,做成了大量圆形的烤馕以及方形的煎饼,采购的稻米则做成了软包装的脱水米饭和干质年糕——这些东西能够在干燥的环境里保存至少半年的时间。

  而最终,这些食品就变成了一袋袋的给养,和其他物资,踏上了奔赴前线的路程。

  就在这个时候,隔着老远,有个人过了岗哨,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三人定睛一看,居然是邓部长。

  等邓部长刚刚停下,气都还没喘运,便大声地和大家问好,语气间都是克制的兴奋。他径直给了刘贺连一拳:“左政委,刘专员,傅大夫,我这是给你们带好消息来了。”

  说着,他抬起下巴,笑脸都把脸上挤出了褶子,“我要小刘同志猜一猜,之前我们拉出去的东西,你猜猜卖了多少钱?”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