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78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员会派兵进入天津,打断了一群奥地利逃亡战俘的计划,奥地利驻天津领事馆估计将会成为第一个为本国公民在海外攻击的驻外机构了。

  因此到了1916年下半年之后,在东北的德奥战俘已经没有人想要在战争结束前返回国内去的想法了,大家都安心的在东北工作着,等待战争结束之后安全的被遣返。特别是到了1917年初,得知了协约国对于同盟国进行了更为严厉的海上禁运之后,在对协约国政府的痛恨之余,德奥战俘们倒是更加努力的工作,以期待能够在战争结束之后,带一些积蓄回国去重建家园了。

  m.vipkanshu.

  虽然1917年东西两线协约国都遭遇到了失败,但是处于战场之外的德奥战俘们获得的信息可比国内的同胞们全面的多,特别是对于美国在宣布参战后动员起来的人力和物资,在革命委员会的报纸和广播中都讲述的非常详细了。

  在这些报纸和广播的分析中,同盟国已经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即便德国继续在东西线获胜,甚至于俄国直接退出战争,都无法改变这样一个事实,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之后,协约国的人力和物资已经压倒性的战胜了同盟国,而柏林现在最好的出路就是在还占据战场上的优势时赢得一个体面的投降,而不是期待什么和平协定。

  当战争还没有分出胜负之前,哪怕是已经成为了战俘,这些德国人和奥匈帝国人还试图保卫帝国的荣誉,但是一旦意识到帝国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之后,战俘们顿时就开始转变了思想,表现出了厌恶战争和憎恨发动战争的皇帝了。

  克利姆特正是其中的一员,从为了皇帝而战到赶紧结束该死的战争,他仅仅用了不到三周就转变了自己的认识。当然,他也不能否认,战俘营中刊印的那些小册子和报纸,确实极大的促进了自己思想的改变,开始把这场战争看成了各国资本家对于无产阶级力量的一次大谋杀。

  把这场战争看成是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利江浙湖汉北益,和把这场战争看成是统治阶级对于底层民众的谋杀,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观来说简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即便是刚刚被中国人从俄国的战俘营中解救出来,克利姆特也只是对于中国人有所感激,但并没有消除欧洲人对于中国人的偏见,比如中国人只适合干体力活之类的观点。

  等到他接受了部分社会主义的观点之后,他顿时觉得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应当联合起来,把贵族和资本家都送上绞刑台,世界才会变得安宁和平。而在这样的思想改变之下,原先为了报恩而替中国人工作,顿时变成了更有主动性的帮助中国社会主义者建设国家,壮大世界无产阶级力量的工作。

  正因为他的这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