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合璧(一)_明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木舟的绑带既松,瞬间整个便沉沉砸到了雪地中,陷入颇深。

  除了这么个大累赘,彭光的表情如释泰山。他撩起布甲的下摆,擦了擦脸上不断渗出的汗水,看着远方绵延不绝的山岭,摇头道:“这可要走到啥时候才是个头啊!”

  魏山洪看着他,表情复杂,嚅嗫着却终究没有开口。因为他自己,感受着不断从背部传来的重压,同样也颇觉疲惫。

  数日前,赵当世挥军攻取了渝北良港沿口镇,侯大贵与覃进孝两部也很快从遂宁方向会合了过来。如此一来,聚集在沿口镇的赵营马步军合计约有九千。其中老本军前营二千人、老本军左营五百人、老本军右营二千人、老本军后营一千人、先讨军左营二千人以及飞捷营一千二百骑加上亲养司一百骑、特勤司二百骑。

  南部的定远县城并无官军野战部队驻扎,而仅凭县兵又完全无法与沿口镇近万人的赵营相抗衡,故而在沿口陷落的两日中,定远县城就如一潭死水般安静。当然,通过特勤司接连不断的回报,赵当世知道定远县的官员乡绅们并没有坐以待毙,在这惶惶不可终日的两日时间里,光夜不收们报上来他们向四面八法派出求援的使者就多达十七拨。

  数字听上去很骇人,若这些求援都奏效,那么汇聚而来的官军兵力必将对赵营的下一步行动的顺利进行造成极大的压力。只是,赵当世与昌则玉等人从来就不会被表面情况所左右。他们都是见惯了风浪的人,已经很能够透过表象思考内在。就如同这件事,根据昌则玉的估算,即便距离定远县最近的几支官军全都毫不迟疑发兵驰援,他们全都抵达定远也至少得花上四日的时间,且尚未考虑这些官兵抵达后各部之间对于作战的协调准备工作。而四日,早已超出赵当世能够容忍逗留的极限。出川之事兵贵神速,他给全军下达了三日内必须做好所有方面的准备工作并且开拔。其中,先头部队甚至在攻下沿口镇的第二日就出镇北上了。

  先头部队便是覃进孝的先讨军左营。

  兵者贵在机先。所谓“机先”,先发制人是也。攻打沿口镇前,赵当世就想好了打下沿口镇之后的行动。

  行动的大致方针与昌则玉所言北上并无二致。这是因为在侯大贵率军会合后,赵当世就接下来全军的动向特意征询了他的意见。出乎赵当世的意料,侯大贵居然在此事上完全赞成昌则玉,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文武之间的抵牾并没有上演。从这点也能看出,侯大贵固然是个私心很重的人,但在大事上,无论出发点是为了赵营还是为了自保,至少都能持一个秉公处置的态度。这是他的优点,也是赵当世敢于将他作为臂膀倚仗的一个重要因素。

  徐珲在外,赵营中剩余最重要的一文一武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