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浊酒(二)_明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入太平县郊略微平坦的地区后,大宁兵就悄然退走了。

  “官军中从不乏善战之士啊!”赵当世遥望身后那片影影绰绰的群山,揽辔长叹。大明朝虽然腐朽,可说到底依旧是这天底下最强的政权。当中才智勇武出挑者,何止车载斗量?不过一个小小的参将,都能利用不到两千的兵力给自己造成近五千人的损失,由此可知,大明朝怎能称无人?可就是这样一个巍然的大明朝,居然最后就灭亡了。

  时也,命也。

  赵当世从不愿意给大明朝的失败找任何理由。因为要找,无论出哪个方面,都能针对性说出无数促使它最终失败的理由。但这些,都是事后诸葛的分析,都是纸上谈兵之辈的马后炮。当一个政权,自上而下都已经烂透了,找出它任何的缺陷都是轻而易举的。将它们一一列举下来,既无意义更无必要,对于赵当世而言,他喜欢以一个最终的理由来解释大明朝灭亡的事实——命数已尽。当一个政体的制度已完全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生产、无法调和阶级之间的矛盾时,它就注定要走向灭亡,通俗而言,就是失去了天命。

  赵营没有在太平县过多停留。残破不堪的太平县同样对赵营无能为力。

  休整三日,赵营拔军北上,过大竹河,再次踏入陕西地界。

  因官军部署的关系,赵营途径的紫阳县、兴安所乃至平利县皆无大股官军驻扎,除了韩衮领马军将一小撮欲图试探的官军驱逐过汉水以北外,别无战事。

  月到中旬,一路顺畅的赵营过白土关,进入竹溪,并占据了东面的竹山。此二县皆在山中,地小民少,且县城都残破不堪。其中竹山县甚至“七年为贼屠陷,至八年知县黄应鹏仅栖草舍数椽”,昔日赵当世还在郧阳时就见识过这和乡村相若的县城,时过境迁,年年被兵的竹溪、竹山二县非但没有转好的迹象,反是愈加破敝。其实朝廷后来又派了几名县官过来,意图治理振兴,但这些人贪生怕死,大多称病不上任,有的甚至在就任中途以“贼兵塞路,难以通行”为由逗留不前。二县也因此无人管理,日益荒废。二县虽破,也无粮草,但它们都算湖广地,所以对赵营的转进有里程碑意义。

  赵当世知兵,通过私下的查访已经了解到经过长期的行军与作战,赵营军将们的士气如今处于一个非常萎靡的状态,甚至时有怨言发出。体谅兵士之心是一个统帅必备的素质,赵当世找来王来兴与水丘谈,合计了一下粮秣,最终还是咬咬牙,决定就在竹溪,大宴一日。一来庆祝全军抵达湖广的战略目的达成,二来也为犒赏劳累长久的全军将士。

  说是“大宴”,其实酒水无多,肉类也寥寥。但对于风餐露宿这么久的赵营将士而言,喝上一口清冽的淡酒、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