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无前(四)_明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则为手持长刀大斧的壮士。

  历朝历代,以步兵抵御骑兵的方式各不相同。

  后汉东羌为患,破羌将军段颎“令军中张镞利刃,长矛三重,挟以强弩,列轻骑为左右翼”,以长枪叠阵配合强弩轻骑,最终攻灭东羌。

  唐代名将苏定方“令步卒据高,攒槊外向,亲引劲骑阵北原。贼三突步阵,不能入”,据险利用枪阵对付突厥骑兵,同样收效甚著。

  及至两宋,弓弩发展迅速,在军中大比例装配,面对擅用重装骑兵的强敌金朝,宋将吴璘利用长期与金朝骑兵周旋的经验提出“制其重甲,则劲弓强弩”,进一步主张弓弩据敌。其兄吴玠同样秉承此观点,“命诸将选劲弓强弩,分番迭射,号‘驻队矢’,连发不绝,繁如雨注”,“金生兵踵至,人被重铠,铁钩相连,鱼贯而上。璘以驻队矢迭射,矢下如雨,死者层积”,将弓弩之利彻底发扬光大。

  到了明代,因宋代弓弩技艺多有遗失,且火器逐渐展露头角,是以普遍在军中推广三眼铳、鸟铳、佛郎机等铳炮。然火器射速过慢,易受骑兵近战突击,所以兴起了研制并配用“战车”的热潮。譬如正德年间仇越以战车解围宁化寨、嘉靖十三年明军在舆武营以战车大败蒙古部落都是很好的例证。战车一旦结寨,可视为小型堡垒,能有效阻遏骑马冲击,并为远程部队提供庇护。

  嘉靖中,兵部左侍郎、总制三边军务的刘天和曾在前人基础上改革战车兵制。他用弘治朝的全胜车为蓝本,改造出了全胜战火轻车,换双轮为单轮,弃大车替小车,并重新规定了战车上的火器制式,大大提升了战车的机动性及野战可靠性。实战表明,只要用法得当,这些战车对付起骑兵效果拔群。

  嘉靖十五年蒙古右翼三万户济农吉囊入寇宁夏,明军发战车埋伏山口,大败之。后吉囊又率兵犯甘州山丹卫,山丹营总兵姜奭领车营驱逐却陷入重围,他以战车百辆环围掩护,铳炮弓弩猛击蒙古兵使之数度冲锋无果而撤。到嘉靖十六年春正月,吉囊卷土重来,统兵数万再进宁夏,总兵王效靠战车败之。复转延绥,又败于总兵任杰。八月宁夏明军五百人出塞遭吉囊包围,明军急分布战车自守,八千蒙古兵屡攻损兵折将,竟痛哭而去。刘天和自任陕西三边总制到离任四年中,与蒙古诸部落交战二十七次,累计斩获首级数千,可谓盛绩。

  虽然往后,万历朝右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等处的王象乾编制车营大阵,但犹如空中楼阁,可观不可及。其需数百鹿角车围四方,数十偏厢车护营门,狮虎车、辎重车、独轮车等护内外中军,更有大将军炮、二将军炮、灭虏炮均二三十门,百子铳、火箭匣、钉板、拒马枪无计,其余追风枪、鸟铳、三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