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94.协会责任(3)_黄金渔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艘陶船,隶属于汉代,属于国宝级别的文物。

  整个博物馆里的珍宝很多,所以地方武警在这里驻扎了个小队,特意来配合博物馆的保安部来保护这些古董。

  他们检票进入博物馆后,穆东成充满自豪的指着面前的船舶介绍道:“大家可以随意看看,从汉代一直到近代,我们的博物馆保存了好些时代的特色渔船,比如说这个,这是隋朝的双体船,隋炀帝开大运河之后,就是这种船在河道里运作不休,将南方出产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往了北方……”

  除了汉代陶船、隋朝双体船,另外还有许多种船只,卷腰葫芦舟、独木舟、木帆船,等等等等。

  他们往预展室走,里面竖立着一只巨大的双齿铁锚,锚高有一米半,锈迹斑驳,上下漆黑,附着着许多干涸的牡蛎皮。

  穆东成给他们介绍,说这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出自名门,乃是北洋水师定远号管带总兵刘步蟾当年巡防江浙海域时候,特意到了潮岛,早在明清时代这里可是国家海防重地。

  刘步蟾为祈神佑,特意锻造了这样一条巨大铁锚沉入海里,上面有精心雕琢的海事兵书内容,以显示其保卫海疆的意志和决心。

  当天他们就参观了博物馆,将整个博物馆给转了一圈,各种文物、典籍、航模、图片等资料研究了个遍。

  转过一天来还是参观活动,这次他们改成了参观以潮岛为主体的周边海岛渔业养殖田。

  群岛海域宽阔,水质肥沃,自然生长的藻类有上百种,鱼虾蟹贝的种类数不胜数,加上这里还是百鱼洄游的必经之路,海洋捕捞资源自然是得天独厚。

  曾经就是这里出产的大小黄鱼最多,当年敲罟作业最凶的也是这里。

  穆东成提到了这件事,当时他和潘阿堂就意气消沉起来,大小黄鱼从曾经的四大经济鱼类变为如今的四大超珍稀经济鱼类,就是拜当地渔业所赐!

  当地渔业协会也是吃了这个教训,很早就打破了靠天吃饭的传统生产模式,实行了由自然捕捞为主向人工增养殖为主的战略转移,走上了以养兴渔的道路。

  “现在我们渔业协会辖下的海带等藻类放养面积稳定在了五百平方公里的面积上,鱼虾蟹养殖田总面积也有近两百平方公里,还建起了鲍鱼越冬及养成、海参海底播养、海胆移植等场区……”

  提到渔业协会这些年的成就,穆东成的脸上露出了骄傲之色。

  敖沐阳几个人互相对视一眼,然后顾不上自己心里的小九九,赶紧凑到一起讨论起来:

  “咱们协会的任务很艰巨啊。”

  “这边的渔业协会也太能干了吧?咱们的渔业局是不是都没有这些成就?”

  “回去咱们也开展几个养殖工作?怎么弄啊各位?”

  听到他们的讨论声,穆东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浓,他又展示了一个重量级的项目,那边是鱼藻参立体养殖。

  一片海洋养殖田,上层养藻,中层养鱼,下层养海参,最后可以同时进行收获。

  这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项目,穆东成给他们进行了详细介绍,因为不同的鱼、藻、海参生长速度不同,为了可以同期收获,就得在不同时间段往里投放不同的种苗。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那就是同期收获,可以让一片海田在某个时间段变得空白,到时候可以对多片海田开展轮耕轮植的工作,尽量的保护海洋水质……”穆东成继续介绍道。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