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零四章 问题出在哪里 下_大明狂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才壹秒記住→網.。笔、趣、阁www。biquge。info

  第一百零四章问题出在哪里(下)

  总而言之,余盐大量产出的后果就是,私盐逐渐猖獗,正盐生产和销售均遭受巨大冲击,官价盐引的价值一路走低,官府盐税大量流失。【△網】

  其中得到最大便宜的人,大概就是打着余盐旗号经营私盐的盐贩子——手握盐引的朱术芳不屑于称呼为他们为盐商,而盐丁也会得到点蝇头小利。

  想明白前因后果,朱术芳忍不住对范弘道问道:“莫非从一开始,你就觉察到余盐的问题很大,所以这两日才会刻意搜罗实据,用来印证你的看法?”

  范弘道自傲的说:“那是!”

  这种情况,其实就是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体制,被自由市场的商品经济冲击,然后遭到溃败。

  上辈子经历过转轨的范弘道自然不稀奇,当初听到正盐和余盐的区分时,直觉上就知道余盐要出问题。

  朱术芳又想起什么,“你对蒲州张家如此厌恶,口口声声要整治张家,但你对余盐又如此上心,莫非张家与河东余盐关系匪浅?”

  “没错!”范弘道非常肯定的说,然后举起手来:“答案也在笔记里面!”

  朱术芳看着被寒风吹得哗啦作响的笔记,顿生这小破笔记里面居然也奥妙无穷的感觉。

  范弘道解释说:“经过访查可以得知,盐运司设立了牙人,负责余盐买卖的经纪和征税。盐丁手里的余盐,大都要由盐牙子来中介交易。”

  朱术芳对牙人制度并不陌生,国朝很多商业区里,官府都设有牙人。主要作用就是在买卖双方之间做中介,同时监督契约执行和代替官府征税。

  范弘道又说:“我简单打听了一下盐牙子的情况,发现这些牙人三种姓最多!分别是张、王、杨三种,你没有觉察到其中古怪么?”

  范弘道言外之意,朱术芳当然听得出来,张就是前首辅张四维的张家?

  如果单纯因为张字就牵扯上蒲州张家,可能有点太牵强。但如果张和王、杨同时出现,就意味深长了。

  蒲州还有个大族王家,和张家世代姻亲。张四维的母亲就出自王家,舅舅王崇古做到总督和兵部尚书,先退休在家。

  杨字也大有来头,是蒲州近几十年第一个官场权贵杨博的杨家。已故的杨博在嘉靖年间官至尚书太子太师,与王崇古是儿女姻亲关系。

  这批盐牙子很多都姓张、王、杨,如果说是巧合,那未免也太巧了些,反正范弘道是绝对不相信这种巧合的。【△網】

  范弘道很鄙夷的说:“做盐牙子必须识文断字、能书善写,普通人哪有这个本事。那些大家族子弟里,学业不佳功名无望的,转来当盐牙子,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有了蒲州各大家族尤其首辅张家为靠山,这些盐牙子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