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三百四十二章 我武唯扬_重生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谁也不怵,独独忌惮江东之虎,而孙坚也确实在此役中立有汗马功劳。董贼灭亡以后,参与此役的诸多将领都飞黄腾达,孙坚居然只落了个平调,改任吴郡太守。

  这里头其实是有原因的。

  西征结束,天子移驾河南,南北两军就此分化。北军效忠被视为已故大司马大将军刘虞继承人的朱广,南军则全归了袁绍。

  这就让孙文台有些尴尬。他当然不属于北军,但也不愿意委身事袁,所以婉拒了袁绍的拉拢示好。据某些未经证实的传言,说袁绍当时是有意让孙坚作“卫将军”的。

  反正不管如何,孙坚另有打算。袁绍见留不住他,自然也就不可能上赶着去贴人家,双方一妥协,得,你回你的老家吴郡去作太守吧。

  是金子在哪都发光,孙坚在吴郡太守任上干得风生水起,辖下各处乱贼望风披靡,不久前还跨郡出击,帮助旁边的会稽平定了一场暴乱。扬州刺史陈温在出事之前,几次向朝廷上报他的功劳,袁绍均不予理会。

  所以,就不难理解荀彧推荐孙坚镇扬州,袁绍为什么会是这个反应了。

  好半晌,许攸绞尽了脑汁,袁绍都看了他两回,可实在想不出来孙坚有什么可黑的地方。不论是资历,人品,功劳,无可挑剔啊,人家西征以前就是乌程侯,长沙太守二千石,在朝廷也作过议郎,履历非常完整,简直就是扬州牧的不二人选!你要说刘繇在,凭着汉室宗亲的名头,还可以跟他拼一拼,可问题是,刘正礼搞不好已经让公路那厮一刀咔嚓了!

  良久,袁绍未置可否,只道:“这事,等到朝会再议吧,反正大略定下来就行。”

  荀彧也没再坚持,而是岔开了话题:“袁术表面上拥重兵,跨两州,其实不足虑。大患,仍旧是朱广。此番黑山贼遭受重创,恐怕再也难以对冀州形成威胁。可以想见,朱广稍作休整,一两年内必对公孙瓒用兵,以朱广在鲜卑和乌丸诸胡中的影响力,白马公孙不是他的对手。这个年轻人,啧啧……”

  袁绍听着不对味,盯着他:“怎么?文若这语气,倒似乎很推崇朱广?”

  荀彧面不改色,轻笑道:“大司马言重了,推崇倒不至于。下官只是觉得,朱子昂一无背景,二没名望,就靠着数百云中骁骑南下助剿,短短数年之间,迅速崛起,令人匪夷所思。”

  袁绍不冷不热,语带嘲讽:“他这个人,本事也是有的,再加上有刘伯安拿他当干儿子似的,临死也要保他坐镇河北。哼,你说他怎么不改姓刘?叫刘广多好?”

  荀彧并不觉得可笑,提醒道:“大司马,若说旁的还不打紧。下官梳理朱子昂发迹之路,发现此人每遇紧要关头,从不行差踏错,这就说明他善于把握大局。”

  “比如?”袁绍斜着眼睛,明知故问。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