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五十六章奉旨凌弱(四)_锦衣王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样子,如果有个外人进来是会误会的,仿佛臣欺负了你一样。臣对娘娘可一直很客气的,你这样陷害忠良不好,对吧?起来,擦擦眼泪,我们慢慢谈。”

  他做了个要去扶的动作,夏皇后吓的却连忙扶着墙站起来,拼命的用袖子擦着脸上的泪水“没有……大都督没有欺负哀家,真的没有。”

  “这样才对么,您是贤后,我是忠臣,大家应该君臣相得,这才是正确的相处模式。娘娘啊,臣虽然能写点话本,但还是个武人,不怎么懂礼数。如果有哪句话说的不好听,您别往心里去,咱们把事情说清楚,各走各路,不就没事了?以后您身边的人,臣会用心安排的,保证用的都是老实听话的本分人,每个人都听娘娘的话,您只管放心。”

  夏皇后颤抖着声音说了起火的事,她当时已经睡了,是被宫人叫起来,狼狈的穿上了外衣逃出了屋子。当时火情还不严重,不过张太后身边人手少,加上皇宫大内的房子都是老木料,风干严重,靠着她手下的人力,应付不了这种程度的火患。

  “太后当时曾吩咐过,派人去请蒋圣母躲避,说是派人来救。可是张老伴说……说这是天火,非人力所能阻挡,不要大家干预。还说,蒋圣母那里人多,肯定一早就得到消息,宫里人手不够,还是该先拿些东西,免得被火烧坏了。宫里有好多先皇遗物,太后也难割舍,蒋圣母那里也就没了人……”

  极度恐惧之中的夏皇后,用了好大力气,才把这事交代清楚,然后又战战兢兢的看着杨承祖。自己虽然只是事件的经历者而非决策者,可是毕竟蒋氏现在生死未明,杨承祖是否会迁怒于自己,实在难以把握。

  想到对方的威胁与作为,夏皇后下意识的抱紧了前胸,用哀求的目光看着杨承祖“哀家真的不知道这事,张老伴是太后的亲信,他的话,太后点了头,哀家也没办法阻拦。”

  明朝对那些亲信太监,都称为伴,如果跟随时间长的,也就称老伴,与后世的名词并非同样释义。这张老伴名叫张华,是张太后的的亲族,张太后专宠六宫,他便净身入宫侍奉,是张太手身边第一得用太监。

  他是弘治朝遗老,在宫中辈分超然,很多管事太监,都是其干儿子甚至是干孙子,在宫里还是有点面子的,也算太后在宫里第一号亲信。嘉靖这几年时间,把张太后身边的爪牙亲信或是驱逐,或是贬谪,但是张华始终位置不变,依旧是太后身边第一号心腹,即使是夏皇后对他,其实也是有些怕的。

  杨承祖也能明白,张华固然没胆子放火烧死蒋氏,可是当火势起来时,他却比张太后的心更狠毒。四年时间里,蒋氏的地位逐渐超过张太后,在宫里的权柄地位日重,作为仆从,张华等人算是对这种变化体会最深刻的那一部分群体。平日里积怨不知多少,当发现机会时,胆子也就格外大些。

  这个时代的人,是很信奉天人感应的,国家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往往就要归咎于天子宠信了佞臣。现在朝里第一号得宠的就是自己,而自己前不久又刚坏掉了张家一个驸马,如果再往前算,这种仇恨就更多一些。

  这次如果能烧死蒋氏,肯定有人出来说,是天子宠信了佞臣,才导致的这场天火。事实上,当火灾发生后,这种舆论已经在宫里扩散,从夏皇后的态度,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既除了蒋氏,又可以参弹自己,嘉靖心情悲痛下,说不定真的会对自己的位置动一动,这阉人倒是使得一手顺水推舟,一石二鸟。杨承祖冷笑一声“原来如此么?娘娘,你要是一上来就这么配合,大家都省心,不好么?好了,天色不早,早点休息吧,臣会安排几个得用的宫人,帮娘娘盖被……铺床。”

  他又拣起了那本掉在地上的话本,放到夏皇后面前“拿好它,别往地下扔了,您看,都脏了不是?这话本上的东西,并不是教人学坏的,而是帮人解放天性,圣人也说过,食色性也。娘娘听臣一句,趁年轻,追风赶月别留情。”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