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一章 水上旅途与丹阳_姬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犹豫道:“侯爷,我们为什么不进入长江支流,那样岂不是更快?”

  “丹阳自古多强兵,地理环境也是江南首屈一指,并且哪里有本侯需要的东西,接下来的计划更是离不开丹阳。”

  姬松当然要在丹阳下船,马鞍山啊,要是将这里的铁矿资源开发出来,不多,只要百分之一,大唐就能彻底腾飞。

  谷至于小小的宣州,想要起飞也不过是顺带而已!

  马鞍山,现在应该处于丹阳,当涂,庐州境内。

  矿区地处长江下游宁芜—罗河成矿带,后世已探明的铁矿产地有31处,伴生矿产地10处,铁矿总储量亿吨,占安徽全省铁矿总储量的%,其中能满足工业开采的约10亿吨以上。

  矿床规模以大中型为主,矿体较大,储量亿吨以上的有5处,矿石平均品位%,多属易选的磁铁矿石,经过选别流程可获得精矿品位53%~64%。

  硫铁矿集中分布在马鞍山郊区的向山、马山地区,总储量约亿吨。

  伴生的磷资源储量大,品位高,仅以南山铁矿凹山矿采场和尾矿坝中含磷计算,储量达1427万吨。

  虽然矿产的品质一般,但架不住量大啊。

  这里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不管是交通运输,还是用于商业用途,都将是一大便利。

  沿长江,过襄水,可到汉中。

  而大运河的起点扬州就在宣州旁边,因此又能快速便捷的北上河北涿州。沿途经过河南道,山东道,和黄河。

  又能进入中原腹地,这样的地里环境,宣州想不起飞都不行。

  这也是中唐之后宣州快速崛起,甚至成为江南最繁华的三大城市之一的原因。

  关键是位置太好了,现在的宣州可不是后世分割的宣州,不但面积广大,人口也不少,耕地面积大,并且大部分都有河流经过。

  只要兴修水利,引进三季稻,姬松还会担心这里发展不起来?

  笑话,只要做好前期投资和基础设施,这里成为江南的中心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这也就是姬松,要是别人,李世民绝对不会轻易放任发展宣州的。

  关中本位的思想,从秦汉开始就已经根深蒂固。

  强干弱枝更是现在王朝所奉行的真理,要不是姬松以厚利相诱,皇帝能答应才怪!

  因为一旦这里发展起来,绝对会成为大唐重要的战略重地,驻军更是不用说了。

  他相信,此时李世民已经开始考虑驻军的事情了。

  只要姬松这里有了发展,必然会快速驻扎重兵,用以保护这里。

  这更是对江南的进一步控制。

  当然了,现在想这些有些远,在他想来,想要达到那种地步,至少得三年时间。

  等一切走上正轨,那时候也就是姬松离任之时。

  这不是皇帝不放心姬松,而是姬松要求的。

  他的目的不是控住宣州,而是在探寻一条富民强国之路。

  这里有人,有资源,还有便捷的交通。想发展起来不难,难的是如何开始,没有一个成熟的模板,谁也不敢轻动。

  因为没人知道这样做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所以宁愿辖地保持不变,也不愿轻易尝试。

  但只要姬松成功了,有了一个模板,大家也熟悉了流程。更是知道会遇到什么困难,到了那时,不用催促,就会有人效仿。

  为政一方,造福万民,这样能青史留名的机会,大唐的文人岂会错过?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