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第三只眼4_罪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镇道留下“死亡笔记”,宫渡是有预感的。

  这基于几次接触中,宫渡对那个眼神忧郁心底柔软的中年男人的一种判断。

  档案室那些卷宗里,有一些关于李镇道零零星星的记述。但记录的太乱,而且跳跃性很大。宫渡看卷宗时,有这样一种感觉。但凡涉及到女生失踪,以及外围的调查,叙述基本是完整的,至少是连贯的。能让人看出个所以然。只要一涉及到李镇道本人,文字马上跳跃起来。东一下西一下,忽左忽右。本来记录的就非常有限,统共加起来,也不到三页纸,用三页纸来记录这样一个男人,太是不够。

  何况还那样凌乱。让人无法判断李镇道是怎样一个人,在这起案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某一句话刚要抵达实质,却又马上跳开,转到完全相反的另一个方向去。所以整个案卷看下来,李镇道这人不仅不清晰,反而越发迷乱。

  这跟宫渡以前看到的案卷很是不同。正常案卷,对于当事人的记述,基本沿着一条线。不管是施害的凶犯,还是案件的受害者,案卷总能清晰地呈现出其心理轨迹。就如一条小溪,抑或河流,虽然中间也有曲曲折折,甚至峰回路转,但大方向是清晰的。

  这案的卷宗却让宫渡惊讶。

  更惊讶的,是此案两年前由钟好负责侦办。

  宫渡在卷宗里发现了几页别样的纸,字迹清楚无误地告诉他,那是钟好写的。

  那些话像是质疑,又像是办案者脑子里突然闪现的灵光。

  比如“魔鬼,还是天使?”“他是戴着面具,还是原本就心狠手毒?”“是帮凶,黑暗的制造者,还是率先清醒者?”

  卷宗里还记录了李镇道这样一句话:“我无法自拔,走不出去,我感觉污泥已到胸口,再不挣扎,我将永世地沉入地狱。”

  这话让宫渡想起了毕业前一年那个迷离的夜晚。

  那个夜晚,同样的话,李镇道也跟他讲过。所以宫渡确信,钟好的记录是真实的。

  宫渡同时相信,侦办此案时,钟好也遭遇了心灵上的挣扎,面对时而痛苦纠结抱头痛哭泪水纵横,时而又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李镇道,钟好同样判断不出哪个是真。

  不然,卷宗里不会多出那几页纸。按规定那是不容许的。

  但钟好却将其一并装入了卷宗。

  宫渡就想,钟好是借此考他,给他出了一道难题,想让他在这迷宫中走出一条路来。

  其实不用的。宫渡觉得钟好此举有点多余,根本用不着这样。

  对李镇道的复杂感受,是在那次演讲会上就有的。不然,这个人不会留在他脑海这么长时间,更不会有后来几次接触。

  宫渡再次想起几次来小二楼时的情景,想起跟李镇道饶有趣味的几次谈话。曾经忽略掉的片断,或者情景,也一一浮现出来。

  “我只是一个看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