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八章 何处不修行_从仙剑开始拯救女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

  但,宗佛可以做到坦然,不在意外人对灭度梵宇的看法。问菩提对“比丘杀人”之说,却仍有诸多不解困惑。

  问菩提刚刚杀人之举,或许并非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却已将天窍六十年闭关沉淀下来的困苦宣泄,也是无法再将长久迷惘憋在内心吞忍。

  天窍一甲子痛苦经历,将人逼到了一个极限,总归得要有一个出口!

  许多往日憋在心里的话,终能敞开胸怀一叙。

  问菩提道:“比丘杀人,作何解释?此问,当初师尊亦问过佛剑分说。师兄的回答唯有‘分说,不分说,不由分说’。寥寥九字,意涵万千。但我知晓,师尊虽赐师兄佛牒,赦免其杀生罪。可在师兄心中,杀生终究有罪。杀生斩罪,唯愿一人置身无间,担众生业。无论同行之人多少。但佛剑所求,却永远是一肩独扛。负担沉重,非常人能设想。”

  “也是因此,前世佛语死于佛牒之下,方令你今生仍旧难以释怀。”

  宗佛叹息道:“过去之事,已然过去。你,因何不能放下?”

  “前世受罚,今生无罚。感谢宗佛体谅,却更令我无法尽述个中思绪。”

  长年困锁不解,此刻却平静说出,问菩提沉声说明道:“我所不能放下的,不止是罪责,也是亏欠。累大和尚因我承罪,是问菩提的过错。”

  “很好。”

  宗佛眼中浮现睿色,不予追究前愆,仿佛对问菩提今日谈吐,格外满意与欣喜:“过去,你从不将对佛的质疑说出口。此刻无论你是否心中有解,我皆为你而欣慰。”

  “欣慰?”

  “阿弥陀佛——”

  望着一地猂族尸首,宗佛难掩心中悲悯。然而木已成舟,无从改写。宗佛唯有自责,却从未将过错推到问菩提的身上,突来一问:“菩提,你是佛吗?”

  “我……菩提作树原非相,玉镜生尘岂是心?”

  “众生皆佛,众生非佛。你既知,菩提作树原非相。那生于圣菩提下,就不该成为你的负累。你,太在乎佛了。”

  宗佛道:“这一世,因上一世之经历。你质疑出身,而动摇本我。你在意佛剑为你承罪,而起心猿。你更在乎,佛是否真如灭度梵宇所推崇,对否?”

  此时此刻,问菩提犹能平静回道:“吾不讳言,如同前世一般,对梵宇以渡世三昧强渡罪者的行为,存有异见。”

  “那,你可知佛剑如何说?”

  宗佛自问自答道:“佛剑说,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是为护尚存之众生而杀,为断未造之罪业而斩。吾从不怀疑,你能理解佛剑的用意。”

  “以佛门而言,杀我,于佛剑已是大罪。”

  比起宗佛,问菩提要对佛剑分说更加了解。

  而在神州佛门,此罪非戒律所约束之罪,实是指代修者所担杀人之业。正因如此,问菩提才不能原谅自己,让佛剑因他多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