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6章 代王友_逍遥小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像长史和司马等府官一样,有具体的差事,反正就是陪着身边。

  当然,现在代王才三岁,并不真需要李逍去陪侍,因为代王还没出阁,更没有自己真正的那一套王府班子。

  可这个时候,武氏却等不及想让皇帝给李治安排好班子,用意也很明显。本来武氏还建议用李绩为代王傅,用宇文节为代王咨议在军的。

  不过最后李治否了。

  这也太过明显,李绩可是当朝太傅,还是当执的宰相,让他做代王傅,这岂不是要昭告天下皇帝想要立李弘为太子了。

  而李治觉得现在还不是时机。

  不过让李逍当代王友倒没什么关系,一来可以借此试探下朝堂百官们的态度,二来也算是给李逍一个加赏。

  不管怎么说,王友也是正经的从五品下的职官,比玉米监这个六品官那是升了好几级。

  正式的五品官,以后李逍这绯服银鱼也就穿的名正言顺了。

  若是李逍这个问路的石子投下去,没有什么大的波澜,那么李治就可以试着给李弘提前开幕府了。

  皇帝一道中旨送到政事堂。

  宰相们有点为难。

  皇帝的行事不太合乎规矩,代王才三岁,都没开府呢,任用什么王友?亲王出阁,起码也得十五岁吧,出阁之后才能开府啊。出阁都没,又开什么府。

  皇帝还穿着开裆裤,天天呆在皇宫大内里,总不能让王友也跑进内廷去陪着吧,那怎么能行呢?

  负责草诏的中书舍人虽然品级不高,但却是个极为权重的位置,负责为皇帝草诏。

  大唐实际的政务决策中枢机构是政事堂,挂有同中书门下三品的称为宰相,可入堂议事。

  而形式上,国家权利是通过皇帝诏令形式执行。大体上来说,中书主起草诏令,门下主审议诏令,中书令或由皇帝处领旨,或将宰相相议决之事,交由中书舍人起草诏令。

  而中书舍人六员,在起草诏令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商量,并允许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为五花判事。

  这些中书舍人就是中央起草红头文件的人。

  皇帝的意图,得经过宰相们决议通过,才会交给中书舍人草诏,中书舍人草诏后交给门下审议后,才能正式下诏,交由尚书省执行。

  这种制度下,皇权其实是受到限制的,如果是强势如太宗的皇帝,那么自然可以让政事堂领会通过自己的意图,但如李治刚上任这几年,由于政事堂是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为相,因此李治的话其实在宰相那里并没多大用,经常会被长孙他们驳回。

  而连宰相那都通不过,又哪有机会草拟为诏书并通过门下审议呢。

  没有经过这一套程序,那么皇帝的旨意其实就是没有正式法律效力的中旨,下面人遵守也行,不遵守也行。

  几位中书舍人不想给皇帝草这诏书,觉得不符合制度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