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788章 有信心_崇祯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刚刚回到大明,重生于大明的时候,其实,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很短的一个时间内,脑子里面就大致的理清楚了一个思路,这也是他为什么这么大力度的开始搞了三次京察大计!几乎就要将京畿地区的所有官员都给拔除!

  本来崇祯皇帝朱由检的个性就是优柔寡断,加上决断急躁,这样的个性的人,一般来说是不会这么蛮狠的进行一项大事业的如此操作的,这就是因为他坚信自己的变法要比古代的其他四次变法都更为有利!因为他不但自己就是变法者,而且自己就是国君,不存zài于来自上层的压力!

  况且他有十多年的时间,崇祯皇帝朱由检是这么认为的,他上一世都当政了十七年,这一世不可能会小于这个数字的,所以在变法的过程中,就刚愎了许多!

  但是现在经过了一个仔细的反思,崇祯皇帝朱由检意识到,任何的变法,都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的!商鞅变法是分为两个先后相继的重要时段的。

  商鞅变法,先后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奖励耕战。这一阶段一直执行了十年。这个阶段的主要作用,是积累了变法经验、培养了社会阶层、扶植了改革力量。这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

  十年后,在第一次改革的基础上,商鞅推动秦王迁都咸阳,推行第二次改革。第二次改革则极其有深度:破除井田制、实行军功爵。整个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zhì制度,同时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等第二次改革基本完成后,虽然商鞅由于得罪了整个旧派阶层而在秦孝公死后被杀。但是那些老派人物也不可能复辟了:因为他们的社会基础基本消失。复辟就要得罪强大的社会新兴阶层。最终也会付出和商鞅一样沉重的代价。为了国家的稳dìng,杀死商鞅的秦惠王,拒绝了旧派人物疯狂反扑的意见,继续执行商鞅之法。

  此后的三次改革,没有一次达到商鞅的深度。其中王安石改革虽然号称深刻,也没有超越商鞅第一次变法的深度。不过,王安石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新兴社会阶层力量有所增强。所以。绝情绝义尽废新法的以司马光为代表的老派人物,最后还是受到了苏轼等人的反对,并最终在蔡京、苏轼弟子高俅掌权时代遭到新派同样力度的冷酷反扑。司马光可以尽废新法的直接原因,是宋神宗死后没有一个成年的太子,老派人物当政,而忧虑年老力衰时日无多,老派人物为扫除后患而肆无忌惮进行全面复辟。老派挑起的这种仇恨导zhì了新派在民间散布愤懑情xù,而新派反击之后,老派又到民间散布徽宗情xù。最终导zhì北宋长期陷入新旧之争,国家信誉受到严zhòng打击。统治不稳。

  “反民大军开始过关了!”高德威来报!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