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三百七十二章_汴京春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隔开了脚步声,说话声,笑声。骤然间,九娘紧张起来,后背麻麻的。

  没有小黄门的宣示,没有程氏等人的问安,一双玄色金饰云纹靴出现在她身前。

  修长玉白的手指间,一朵红绿相间的绸花伸入了盖头之下。

  “阿妧。”赵栩含笑的声音在一片乐声中依然十分清晰。

  “六哥——”九娘控制不住眼睛酸酸的,接过绸花,两人手指相擦而过,都停了一停。赵栩翻手握住她捏了一捏,心花怒放下略有些遗憾,这盖头应该出大门前再盖上的,他太想看上她一眼了。

  鼓乐四起,一根红绿绸,一端在她手,一端在他手。双人肩舆早已备好。

  张子厚眼中发烫:“臣奉迎使张子厚奉制恭请皇后登舆——!”

  九娘停了一停,朝他的方向微微点了点头。赵栩笑而不语。

  张子厚上前两步躬身道:“娘娘,请。”

  远远的,七娘在后头,随众人深深福下去,却又忍不住抬起眼皮,望向前方。只见九娘跨上肩舆时,身后的销金盖头微微被春-风吹动,那盖世无双的郎君,伸出手来,轻轻替她压住了,不知侧耳低声说了什么,扶着她的手,将她稳稳送上了肩舆,隐约可见到他的侧脸,如春-风,如春-水,笑盈盈,压下满园春-色。

  肩舆渐渐远离二门。礼部的赞者高喊:“礼毕——!起——!”

  林氏扑在慈姑怀中哭了起来,顾不得胭脂花了,黛眉糊了,一边哭一边解释:“奴是高兴极了才哭的——”

  女眷们起身,纷纷松了一口气,不少小娘子手上宫扇扇个不停,兴奋得叽叽喳喳起来,以后她们也是皇后的远亲了,婆家总要高看一等。

  七娘呆呆地看着远处,回过头四处看,才在角落里找到也在拭泪的六娘。

  十几年光阴,一个接着一个离开了木樨院,从江南回来观礼的二娘孟娟笑着对程氏道:“下一个可就轮到七妹妹了。三婶快一些给她寻个如意郎君。我也好在家中多赖上一年半载的,送她出阁。”

  这世间,哪里还能寻到她的如意郎君。七娘扯着程氏的袖子喃喃道:“我也要那么长的销金盖头。”

  程氏啐了她一口,笑骂道:“不知羞的丫头,还真恨嫁起来了。”身边众人皆大笑起来。自有女眷考量七娘毕竟是皇后的嫡亲阿姊,看她秀丽中带着爽利,不由得也开始盘算家中有什么适龄的郎君好相配她。

  孟建、孟在带着众郎君和观礼亲眷送帝后二人至大门外,跪拜于地。

  翰林巷孟府大门外,玉辂缓缓驶动。御座上,帝后二人并肩端坐。鼓乐大作。车驾往御街宣德门方向驶去。

  ※※※※※※※※※※※※※※※※※※※※

  注:

  大概是发烧的原因,今天再对照原先的细纲,少了许多内容,自己再读也有些遗憾。所以做了修文。

  原章节3400字,现在增扩至5000字。毕竟是我亲生的女儿出阁,还是要更隆重一些。

  购买原章节的读者只需要更新,就能看到现在修文后的章节。

  因为还持续低烧中,喉咙也肿得不行,修文后实在没力气洞房了。不过放心,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1妈妈:宋朝子女对父母的称谓比较多种化。妈、妈妈是很亲近的叫法。嫡母其实是指生母。本文取了妈妈的称谓,舍弃了嫡母的这个含义。爹和娘是比较多使用的,还有些地方称父亲为爷、爷爷,称母亲为娘娘。出自《宋辽西夏金社会生活史》。上章十三郎的妈妈,并不是现代人的叫法。

  另外,册封皇后礼仪,按《宋史》,印象里宋代皇帝登基后才娶妻的并不多。哲宗是幼年登基,才有皇后入宣德门。按史书,并不是皇后入宫才册封的,而是先册封,再入门。想想也有道理。名正言顺嘛。

  宋朝皇后都是玉册金宝。到清朝皇后改拿金册了,都是金子了。

  再次感谢。

  喜欢汴京春深请大家收藏:汴京春深更新速度最快。(记住本站网址:)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