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百零二章 房三郎上学_房赢高阳公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安城。

  房家大院。

  房老三端正的坐在小板凳上,听着先生讲学。

  他今年已经五岁,到了启蒙入学的年龄,房家是高门大院,自然要请人到家里来授课。

  先生姓秦,五十多岁。

  曾在外地做过县令,官不大,学问却是高深,为人也很正派。

  因此被房家请来,给三郎做老师。

  ……

  如今,在孔颖达的大力推广下,长安城稚童的入门启蒙,均为“三字经”。

  房玄龄学富五车。

  三郎遗传了父辈的聪慧。

  跟着读了一两遍后,加上先生的释义解读,便记了个八成。

  授课的秦先生满意至极。

  不过脸上却依然是一副严肃的表情:

  “还是生疏……下来你需常读常记,由此,方能在书中明白事理。”

  房老三低眉顺脑应道:“学生谨记。”

  “嗯。”

  秦先生点了点头,端起茶杯吃口茶。

  趁着间隙,房老三微微调整下坐姿。

  ....小板凳太硬,隔得屁屁疼,不如二哥封地的椅子舒服。

  那东西叫沙发。

  也不知填充了何物,坐起来软硬适中,长久不累。

  …还有二哥寝室里的大床,里面好像充了水....躺上面直接能陷进去,真舒服啊!

  “咳咳!”

  秦先生轻咳两声,打断了房老三的走神。

  房老三挺了挺腰板,他知道,现在到了每日一诗环节了……每每至此,先生都会让他摇头晃脑的读诗。

  可以不理解。

  但是必须跟着读。

  大宅门里出来的子弟,出门便是一身贵气,那是从小浸泡在诗书里的结果。

  “今日,我们熟习的题目为——思乡。”

  秦先生坐在案牍后,抚须说道:“说起思乡,便不得不提杨柳……”

  “古往今来,杨柳和离情相思,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诗经·小雅·采薇》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到汉代,折柳赠别更是蔚成风气。”

  说到这里。

  他微微叹道:“可怜灞桥柳,愁煞离别人。”

  “长长的柳丝,最容易引起绵绵离情。”

  “对于诗人来讲,杨柳尚未垂下万条绿丝绦之时,便会敏锐地察觉到春天的来临,从而触动了他的乡愁。”

  “下面这首诗,便是出自南朝何逊……”

  秦先生清了清嗓子,吟道:“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

  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

  这诗朗朗上口。

  房老三于是也跟着读。

  中正的夫子,清脆的稚声,透过窗纸,飘向空气中,缭绕在檐角之上。

  华夏特有的文气。

  将房家大院渲染的宁静致远。

  ……

  不一会儿,授课完毕。

  房老三赶紧站起来,恭恭敬敬给先生行礼。

  秦夫子满意的点点头,夹着书本走出屋门,正巧遇到路过门口的房赢。

  “见过秦夫子。”

  房赢率先向对方行礼。

  面对名满长安的诗坛新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