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三章 郊区古墓_诡秘昆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到书生这里已经将近半年了,书生和老许的伤都彻底康复了。我也在老许的介绍下,进入他的研究组,甚至获得了一个令人羡慕的“身份”——考古学家许扬教授的私人助理。书生说:“哎呀,夏总,这次你可好了,有了这么一个名头,你就是去博物馆都不带要门票的,这得省多少钱。”我已经懒得和这小子吵嘴了,张口闭口就是谈钱,显得很没品。不过有了这个身份,我还真占了不少便宜,没事就去老许的办公室混,学了不少历史知识和考古知识,每个月也能从老许那领一份可观的薪水。后来才知道,我拿的这份钱是老许从个人收入那部分分出来的,并不占用考古研究经费。心里觉得老许这人真不错,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让坑骗国家。这么白吃白喝我也觉得愧疚,平时总是给老许跑前跑后,干点杂活,权当是为他打工了。这一天,老许接到上级的通知,说在郑州郊区的一个小村子有农民在挖地基时发现了一处古墓,要求老许带的科研小组立刻到位,进行核实。老许带着小组里七八个人到了那里一看,认为的确是一处古墓,不过规模不大,但是墓体结构遭到一定破坏,已经丧失了自我保护能力,需要采取抢救式发掘进行保护。考古小组的几个人在当地村子雇了一些农民帮忙土方作业,我也去过几次现场。开始觉得很有意思,来来回回看考古小组的人带着农民挖土。几天过去就审美疲劳了,觉得没啥劲。

  老许说,这个墓并不大,按照墓葬特点应该是明末清初时代。秦汉时代的墓多是覆斗式的,就像是把米斗扣过来,和古玛雅文明中金字塔相似;而唐宋时期的古墓多是依山而建,皇家甚至是开山为陵,足以彰显当时强盛的国力;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依然保持着游牧民族的特点,当权者和贵族死后一般都是在草原上掘地成墓,入土后还要种上草,恢复原状,后人很难发现蛛丝马迹;到了明清时代,国家战火连连,国力日渐衰落,所以建墓更侧重于地上设施,将陵墓与祭祀园林相结合,一物双用。现在发现的这个墓按照布局应该是明清时代所建,只是规格不高,充其量也就是个中级贵族的墓。

  我一听,这只是一个普通士大夫的墓,更加不感兴趣了。之后几天,我就窝在书生住处,看电视剧打发时间。老许却尽职尽责,在古墓附近搭了帐篷,建了营地,每天不是在现场发掘,就是在帐篷里写科考日志。过了大概一个星期,到了中午,我正在家里吃着外卖,看着电视剧,手机响了。原来是老许打来的。他说,最近考古队员和雇佣的农民都感冒了,不停的咳嗦,有些人甚至开始发烧。让我去买一下口罩和消毒液赶紧送过去。我一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