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八十五章 国际化_何日请长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00万还不多……

  范文平和孙凡卓都无语了。

  还是企业有钱啊。学校里一年的经费说起来也有上亿,但大多数都是人头费,是用来给老师们发工资的,再扣掉一点基建、实验经费、图书采购之类,余钱就真的不多了。

  临机集团敢放出豪言,说一年拿出600万资助10名学生出国留学,东大没有这个底气啊。慢说学校能不能挤出这些钱,就算有这些钱,用来资助老师出国访问不香吗?

  别误会,这并不是说学校老师要和学生抢资源,而是资助一个老师出国去做访问学者,回来后能够把国际化概念传播给成百上千的学生。而如果用于资助一个学生出国留学,这个学生很大可能性就一去不回了。换成你是校长,会如何选?

  咦,国际化?

  范文平刚想到这,突然一个念头闪过,他看看张建阳,又看看唐子风,迟疑着说道:“唐总,张总,贵集团如果经费充足的话,有没有考虑过聘请一些外教呢?”

  “外教?”唐子风一怔。

  外教这种生物,唐子风在读大学的时候也是见过的,全校有那么三五个,走在校园里回头率极高。外教承担的一般就是外语口语课,也没啥硬性的教学指标,上课的时候就是坐在那和大家神侃。唐子风觉得到美国得州去找几个红脖子农民来干这活都成,没准还更合适,连美国俚语都一块教了。

  在十几年前,这种外教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还是很有用的,一是能够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国外对话场景,这比听那些主谓宾齐全的英语磁带更接地气。第二则是能够让学生消除一些对“外国”的陌生感或者敬畏感,起码知道外国人的膝盖也是能打弯的,将来出国留学的时候,不至于害怕也外国人交往。

  但这些年,中国与国外的交流越来越多了,出过国的人都有不少,至于说日常生活里遇到“老外”的事情,就更是寻常了。临机集团里就常年都有外国人出没,有些是来进行业务交流,有些是来做售后服务的。

  在临一机,有几个老外在厂子里一呆好几个月,也学会了去东区菜场旁边吃烧烤。厂里有些年轻人就往这些老外身边蹭,操着半生不熟的英语和人家聊天,美其名曰是培养语感。

  有了这样的环境,独立学院还需要聘什么外教,隔三岔五带学生去吃几回烤串不就行了?

  想到此,唐子风摇摇头,说:“这个就免了吧,口语啥的,未来有机会和外国人接触一下,自然就能练出来。专门请几个外教在学校里教口语,有些多此一举了。”

  “怎么会是多此一举呢?”孙凡卓急了,“唐总,外教对于提升学校的档次,是很有用处的。你刚才不是问明理工比我们东叶大学强在哪里吗?人家每次高校评估的时候,国际化这一项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