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六十二章 世子进京 3_厂公为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厂公为王

  明朝初期,想要当官,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科举。

  取得了进士的功名,朝廷便会分配官职,有高有低。不过每一科所取的进士毕竟不多,若是哪个地方的官位出现了空缺,吏部便会安排从举人中挑选合适的人前往任职。这也是为什么取得举人功名的人便可以被称为老爷,因为他们有做官的机会。尤其在洪武年间,几场杀戮下来,各地官员急缺,举人当官的机会极大,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

  这就是文官系统的做官之途。

  而对于武官来说,就要艰难许多。

  朱元璋定下卫所屯田制度。当兵的世世代代都要当兵,平日里便是农夫。军中武官早已定下,一个萝卜一个坑。想要当军官,简单,把上边的熬死或者熬走,位置空下来了,下边的人才有机会顶上。

  皇帝若是擅自进行指派行不行?也可以,但是结局却不会太好。

  洪武三年,朱元璋曾经开过一科武举,当时的武举制度比较粗糙,参加的人也不是很多,在这里不予细说。不过最后的结果呢,那一届的武状元名叫薛桂,被朱元璋安排进了龙骧卫任职,后来便因为受不了军中上下排挤,硬生生的挂印而去。

  军中就是这样,一个无功无资历的外来户想要融入进去,获得袍泽的认可,难度不吝登天。朱元璋也是后来想明白了这一点,才没有继续举行武举。

  如今徐如意提起了对于武举人的安排,朱允炆也不禁有些挠头:“洪武三年的那场武举,结果不太好,如今想想,若是还把武举人往军队里送,恐怕还是一般下场吧。”

  “陛下明见。”徐如意笑道:“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向来是军中大忌。一时之间若无战事,新任的将领恐怕很快便会被排挤出去。”

  “那你有什么好主意吗?”朱允炆问道。

  “陛下,再立一军如何?”徐如意微笑着,说出了自己的对策。

  “再立一军?”朱允炆若有所思。

  “不错,再立一军。”徐如意点头解释道:“燕王虽有不臣之心,但总还是需要过上一年半载的时间。燕王在扩军,朝廷为何便不行?朝廷的军队虽众,但卫所屯田几十年,五日一操的都是凤毛麟角,哪里还有什么战力,倒是农事上反倒是一把好手,根本就是扛着刀枪的农夫。真要是对上了燕王麾下那些整日征战塞外的精兵强将,恐怕胜算不大。唯有新立一军,日日操练,将来方有大用!”

  朱允炆想了想,沉吟道:“日日操练,军费必然甚巨,恐怕朝廷开销不起。”

  “陛下,兵贵精而不贵多。若操练得法,三餐供以血食,奴婢以为,有三千人足以。”

  听到徐如意的解释,朱允炆又问道:“那照你预计,一年开销大概多少?”

  “二十万两!但新军初立,还需准备军械粮草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