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送你回家_大宋不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萧毅的人头,换来了邢具瞻的一路谦逊。

  邢具瞻在享受了几天“人上人”的待遇之后,忽然又变得可以“生活自理”了。

  一路无话,众人先到了临安城郊的农庄。

  李维领着家中老小管事远远地等在路口,捧着瓜果鲜花,侍立在道路两旁,给南宋使团接风洗尘。

  宋代的官方保密制度形同虚设,除了最高级别的核心机密,只要是稍微级别高一点的官员能接触到的消息,过几天就连讨饭的乞丐都能说得有鼻子有眼。

  和议便是如此,在消息传到临安城两天之后,和议之事完全曝光,从谈判细节到最后约定的条款无一遗漏。说书的段子都编了好几个版本,在各大茶馆火热演出。

  在赵氏皇族刻意的引导之下,百姓统一口径,都认为和议结果大获全胜。

  对于尊崇孝道的华夏人来说,应天府的祖坟大于天。多花几万两银子能换回祖坟,怎么看都是大赚。

  按照南宋时期的税赋标准,对金的岁贡大概相当于五个县的税收水平,合起来约等于一个州(地级市)。而此时的南宋有二百个州,七百多个县,应付这点岁贡绰绰有余。

  只需要百分之一的税赋,就能换来和平,精于市侩的宋人最喜欢这样的交易。

  更何况换回来的应天府本就是富庶之地,等到恢复个两三天,光是应天府的赋税就足以应付岁贡。

  李家由于李纲的存在,地位特殊。虽然李维没有什么官职身份,但赵士褭依然平等视之。

  与赵士褭见过礼之后,李维直接走到了李申之身边,狠狠地拍了拍李申之的肩膀:“八郎,真是好样的!”

  李申之在家中排行老八,叫八哥有点别扭。喊他一声“八郎”,是真的把他当成了李家的一口人。

  看到大哥最小的孩子已经成才,李维眼圈一红,心中十分欣慰,鼻子一酸,险些留下泪来。婶婶跟在后面已经抹起了眼泪:“快给婶婶瞧瞧,小郎君成人了,真是有出息了!”

  百姓自发地扎了一朵大红花,献给了赵士褭,赵士褭又大度地让给了李申之,让李申之成了使团最大的功臣,这也是他应得的。

  这些百姓有许多就是从应天府逃难下来的,听说朝廷收回了应天府,他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就这样,李申之骑着高头大马,戴着大红花,在百姓的簇拥之下,气势昂扬地走到了临安城。

  果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好一副意气风发的样子。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太快,还没等李申之好好体会一番衣锦还乡的感觉,就望见了临安城的北城墙。

  临安城外过往的百姓和商旅们,看到李申之这副阵仗,全都让开了大道,在两旁欢呼,气氛比庄园那里更是热烈了十倍不止。

  使团之人行走在宋金之间这许多年,从来都是丧权辱国,备受欺侮。

  像今天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