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旧法新用_大宋不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小和尚李修缘一语惊醒梦中人。

  “这个办法不错。”李清照拍手叫好:“和尚们为了宣扬佛教,时常免费散发经书,还顺带着赠送一些小物件,百姓们趋之若鹜。”

  这个办法……果然好!

  李申之仿佛已经看到,老头儿老太太们开始奔走相告“好消息”,呼朋唤友地连夜联系好伙伴,第二天去哪里排队领鸡蛋去。

  宋朝果然是商业气息最浓的一个朝代,一千年前创造的套路,都二十一世纪了依然被人玩得飞起。

  陆游问道:“此法虽然不错,但是佛门的经书用的是雕版印刷,都有现成的雕版。咱们想要散布谣言,一时之间去哪里搞雕版呢?”

  “这还不简单。”李申之笑道:“活字印刷呗。”

  活字印刷在北宋时期就出现了,南宋时期更加地成熟发达,刚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不料,李清照、李修缘和陆游三人,齐齐摇头:“不妥。”

  “为何不妥?”李申之有些不解,难道活字印刷与自己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吗?

  确实不太一样。

  陆游解释道:“活字印刷用的是陶泥烧块之后做的活字,印上百十张之后效果便下降,需要更换字块。好一些的活字能印上千张,已经是极限了。咱们要想靠印字发书来造谣秦桧,所印之数不下万册,整个临安城没有哪个作坊有这般能耐。”

  泥活字通常用来印族谱,或者是报纸,每一套版印的数量有限,最多百十套,泥活字足以应付。

  比如印族谱的工匠,就用一些质量稍差的泥活字,用来控制成本。若是有损坏的泥活字,再塑一块便是。对于一些常用字,或者是姓氏的字,通常都会预备上百块。

  泥活字毕竟是泥做的,印刷的数量多了,会导致印面长时间浸染在油墨中,水、墨、油便会慢慢地渗入泥中,造成字迹模糊,甚至泥活字直接崩裂。

  那些能印上千次的泥活字,只存在于皇家之中。

  要是这么算的话,活字印刷确实行不通。

  李申之忽然灵光一现,问李修缘道:“那佛经是如何印那么多的?”

  佛经既然能免费发放,肯定造价不会很高。那么具备智慧的佛教,断然不会乱花钱,还没宣扬佛教,先把自己给穷死。

  李修缘说道:“印佛经用雕版印刷。”

  “呃……”李申之觉得自己还是孟浪了些。

  事实上,在现代打印技术成熟之前,雕版印刷一直是印刷界的主流,就连铅字印刷都没能彻底干掉雕版印刷。一套雕版的印刷数量都是千次起步,高的甚至可以印刷上万套,成本比活字印刷低了不知多少倍。

  于是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有了自己的分工。活字印刷用于内容灵活多变,发行量少的印刷品,比如家谱、报纸、考试小抄。雕版印刷用于内容固定,发行量大的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