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真假相公_大宋不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惨绝人寰的靖康之难后,时局动乱,一直没有一个稳定的政府主持大局。

  康王赵构建立南宋朝之后,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直到行在落脚在杭州,改名临安之后,才算是稍稍稳定了下来。

  此时的朝廷,依然有着浓厚的军政府色彩,许多北宋时期的臃肿机构并没有延续下来,被纷纷裁撤。

  其中就包括国子监,以及教坊司。

  虽然没有教坊司,但是官妓一直都在,寄养在临安城的各大酒楼之中。

  临安城的酒楼分官营和私营。

  像和丰楼,太和楼,和乐楼这种,名字起得四平八稳的往往是官营酒楼,官妓一般寄养在这些地方。为了让客户保持新鲜感,各个酒楼之间的乐师、官妓会定期轮换。

  像赏心楼,熙春楼之类,名字香艳的通常是私营酒楼。三元楼便是首屈一指的私营酒楼。

  按说童姑娘这种官妓应该在官营酒楼中服务,不过凡事总有例外,主要还是看人脉关系。能在临安城里把酒楼开得有声有色,背后必然有白道背景。同时,能把童姑娘招揽过来,更说明三元楼的背景不一般。

  朝廷的官吏们去腻了官营酒楼,往往都喜欢来三元楼尝鲜。

  童姑娘能坐稳三元楼首席的位置,显然不是只靠容貌,她的看家本领是“剑舞”。

  出身将门之家,从小开始熬打身体,一套剑舞冠绝临安,成为三元楼最大的特色之一。

  谁要是没看过童姑娘的剑舞,只能说明自己没见过世面。

  看归看,大家对嫖却没多大兴趣。

  这时候的审美取向是“扬州瘦马”,与盛唐时期的美艳完全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要的是那种含苞待放,花蕊将开未开的感觉。

  至于金刚芭比,鬼知道李申之为什么好这口,反正临安人都拿李申之与童姑娘的不朽之恋当笑柄谈。

  话说回来,童姑娘可以不卖身,但是剑舞表演必须满足出勤数,完成绩效考核任务。

  再说到唐朝时期,张旭便是看了公孙大娘的剑舞之后,悟出了书道,从此草书写得出神入化,这也是南宋这帮文人们对剑舞趋之若鹜的原因之一,就连赵构都乔装打扮来看过几次。

  童姑娘稍微休息了一阵,在屋子里稍微活动了下筋骨,热了热身,告辞道:“公子稍后,奴去去便回。”

  李申之对剑舞颇感兴趣,怎能错过如此良机:“一起去,好久没有欣赏姑娘的剑舞了。”

  童姑娘双颊微微一红,前头带路出了包厢。

  童姑娘一路去了后台做准备,自有下人帮她更衣化妆。李申之领着金儿和李修缘去了大厅,与看官们混在一起。

  宋人不愧是商业气氛最浓的一代人,各种商业手法玩得相当有门道。

  庭院之中的戏台上,各种杂耍精彩纷呈,在给童姑娘出场暖场。每次表演到一个精彩的节点,台上之人就会大声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