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94章 真实_电影教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晚饭之后,张然直接来到了剧组的会议室,准备开会讨论明天的工作。

  由于距开会还有一段时间,张然就让工作人员播放白天拍摄的镜头,看镜头剪辑在一起后的效果。这几个镜头,演员表演非常出色,拍摄得也很好。但和前面拍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后,张然感觉有些不协调,尤其是那个长镜头。

  张然正思考该怎么办,赵飞进来了。张然跟赵飞打了个招呼,把剪辑好的影片放给赵飞看,然后问道:“你有没有觉得这个长镜头有点不对?”

  赵飞诧异地道:“我觉得很好啊!这个镜头是主观镜头,通过镜头的抖动,我们能够感觉到拉贝内心情绪的变化。比如看到百姓被一枪打死,镜头就猛地抖了下,我们能够感觉到拉贝被吓了一跳。到了街上,看到东瀛兵打砸抢,尤其是无视德国旗帜,洗劫德国商店的时候,镜头轻微抖动,显示出了拉贝内心的愤怒。这个镜头对话不多,但通过镜头的抖动,我们能清楚的感觉到拉贝内心情绪的变化,整个镜头非常完美,怎么会有问题呢?”

  张然皱眉道:“这个镜头很漂亮,很精彩,但我总感觉电影味太浓,手法太现代了,没有3,40年代老电影的那种感觉,和其他镜头组合在一起,显得有点不真实。”

  赵飞很喜欢这个镜头,辩解道:“这种第一人称的主观镜头在3,40年代是有的,说不上太现代。至于电影味浓,是有一点。但这种处理手法效果很好。就像《辛德勒的名单》里面的红衣小女孩,电影味很浓,很戏剧化,但效果非常好。拿《钢琴师》和《辛德勒的名单》来说,《钢琴师》更加内敛、更加真实,而《辛德勒的名单》有很多人为煽情的地方,显得有些虚假。但观众吃这一套啊,《辛德勒的名单》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比《钢琴师》要大得多。我们拍这部电影是希望更多的人来了解这件事,肯定是观众越多越好,有些手法可能不那么真实,但只要效果好,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

  张然最初在设计这个长镜头的时候,也是这么考虑的,觉得为了让电影的效果更好,让其中某个镜头花哨点,也是可以的。但随着电影正式开拍,当他感觉自己真正走进这段历史后,他就有点无法接受这种手法了:“我们这部电影要表达的东西和《辛德勒的名单》不同,而且从叙事结构来说,我们这部电影的故事在不同的时空中切换,本身就偏戏剧化,如果在视听语言上使用过多技巧的话,会影响电影的真实和严肃性。拉贝和魏特琳部分,我觉得必须让影片像是在3,40年代拍摄的,那时的摄影机笨重、难于活动,很难拍出这样的长镜头。”

  赵飞觉得用长镜头效果好,但又觉得张然的话也有道理,建议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