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八章 盲剪_电影教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行内有一句老话,剪辑师是三度创作。剧本是第一度,拍摄是第二度,剪辑是第三度。高明的剪辑师操刀,一部平庸的片子可能焕发出新的活力,一部沉闷的文艺片可能会变得悬念迭出。

  有的时候根据需要剪辑能够颠覆一部影片,甚至能把影片改为另一个类型片,比如只要素材足够多,可以把一部青春片剪成惊悚片。

  影片大剪辑概是这个流程,排序、粗剪、初剪、精剪。

  张然对着灯光,将素材迅速拉了一遍,把需要的镜头选了出来,然后将电影胶片按照故事的发展进行排序。

  排序其实就是选择故事的叙述方式,用最好的方式叙述故事。剪辑师跟文字编辑一样,只不是拿镜头当单词使,重新遣词造句。比如两个人在餐厅对话的戏,可以先给全景,把人物所处的环境告诉观众,然后给特写镜头,进行对话;也可以先给特写镜头,交待人物,告诉观众是谁和谁在对话,然后再给全景,交待环境。剪辑师将相同的镜头用不同的方式组合成片段,每种剪辑方式都能营造出不同的氛围,甚至讲述不同的故事。

  现在张然剪辑的是一部三分钟的短片,他不打算在剪辑的顺序上耍什么花活,直接按照正常的逻辑顺序走。

  确定镜头的顺序之后,就是粗剪。张然拿起第一个镜头的胶片仔细查看,这一次他看得非常仔细,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看,以便找到最好的剪辑点。

  所谓剪辑点就是在什么时候进行镜头的切换。选择剪辑点是剪辑最重要的一步,剪接点选择恰当,可以使全片人物动作连续,镜头转换自然流畅,内容符合生活的逻辑和观众的视觉欣赏习惯。剪接点选择不当,可能会使片中人物动作别扭,或表意重复,或节奏拖沓,甚至使画面内容违背生活的逻辑,让观众感到费解。

  张然平常选剪辑点主要看演员在哪里眨眼,找到演员眨眼的位置。因为眼睛是灵魂之窗,眼睑是脑和嘴的同步性之窗。如果演员足够优秀,那么他们眨眼时说明人物的心绪在改变,这样可以决定应该在什么地方进行剪切。

  这种方法源自于剪辑大师沃尔特-默奇,他是南加大的老师,是《英国病人》、《现代启示录》、《教父3》的剪辑师,曾经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剪辑奖。他将自己的剪辑法写成了一本书叫《眨眼之间》,这本书是英美各大学电影专业学生的必读教科书。

  不过张然现在是直接看胶片选剪辑点,胶片的画面只有35毫米,不可能看清楚人物是否在眨眼睛,因此他采用了另一个选择办法,看人物的动作,找到人物动作开始和结束那一帧,以此来选择合适的剪辑点。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是推镜头,首先出现的画面是办公室的场景,是全景镜头,然后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