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五十四章 塞王们的演技_世子很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景隆见到朱允炆这个眼神那个一个高兴,掌握的大军是越多越好,若是立下惊天战功,我曹国公府的地位还有何人可以撼动!?倒时就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想想那情形,李景隆那叫一个激动,只见他情绪激昂,充满正气地高声道:“陛下勿忧!鞑靼与瓦剌这些鞑子只是我大明的手下败将而已,即便一时联合,也成不了气候!臣以为九边的数十万精锐便能守住,陛下只需令臣抽调周王、齐王、代王九卫兵马,在加上豫省、鲁省、辽东等地卫所官兵,开赴北疆,与各地边军里应外合,鞑子自然一击而溃!”

  李景隆到现在还在一门心思惦记着被废三王的九卫兵马,以及如何在军中扩大自己影响力的事。他可不认为鞑靼与瓦剌有什么好怕的,对建功立业,他有着无与伦比的自信,因为他乃岐阳王李文忠的长子!

  想自己自幼便跟随父亲出入军营,熟读兵书,长大后更是奉旨在大明各地实践练兵之道,虽然没有真正战场上的领兵经验,但是自己身为主帅,只要制定好方略与计划就行了,具体战斗这方面的事自然由下面那些领兵的将领去干。

  当主帅还需要领兵经验吗?打仗不就是那么回事嘛,以本公的家世与威望,在军中定然是一呼百应,如臂使指,打个仗有何困难?本公只要这次能得到带兵之权,必将能取得震惊世人的战绩!

  故此,李景隆对这三封紧急战报不以为意,他的笃定也给了朱允炆一剂定心丸。

  朱允炆吁了口气道:“朕有曹国公相助,实乃一大幸事。”

  徐辉祖可不认为眼下这事如此简单,他满脸凝重地出班奏道:“陛下,北平、大宁、大同三镇同时出现军情,朝廷万万不能怠慢。微臣刚才细细看完了另外两位军报,发现三份军报上都只说附近出现何人何部,却未说明原因与具体情形,此刻与我大明交未交战也未可知。还有鞑靼、瓦剌为何同时出兵等等……我们所知实在太少了,微臣认为,诸位塞王与辽东总兵杨文、甘丨肃总兵宋晟如今尚在京师,陛下可召诸位塞王与两位总兵官来一齐商讨对策。”

  徐辉祖这番话老成持重,实乃金玉之言,一众文臣连连点头称赞。

  梅殷看了徐辉祖一眼,心知这魏国公这是有意抬举杨文与宋晟在朝中的地位,本来按照规矩,杨文与宋晟这样的封疆大吏,又是掌握重兵的实权派将领,对于这种重大的国家军事讨论理应避嫌。

  不过徐辉祖对朝廷的忠心他还是放心的,既然他有凸显杨文与宋晟的意思,梅殷也不便开口反对,毕竟杨文已经公开站队朝廷,而宋晟这个常胜将军对朝廷的态度也算是恭顺。

  若是宋晟也能明确站队朝廷的话,削藩之事倒是可以更加从容了。

  朱允炆想了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