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6、误入歧途的林彪的参谋长_世界特种部队始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是县委书记不由分说,还是拉着沈擒龙和潜伏下来的特务见了面。

  特务看到,这个《东北日报》的记者穿着一身又肥又大的黑棉袄,围着一个比拉车的马脖子上的套包还粗的围脖,眼睛上扣着一对厚厚的二饼,十足一个书呆子。

  赵介夫也没太在意,他还是一副热情的老革命的样子,和沈擒龙握手。

  沈擒龙于是说:“我是《东北日报》的记者,你们书记极力向我推荐你,说你是抗大来的老革命,政策水平高,咱们这个地区属你的工作做得好,所以我想采访你一下。”

  赵介夫真不好意思了。

  一个特务,比所有的干部工作都好,还要发动整个解放区的人向他学习,这也不象话呀!

  这时候,赵介夫真有心投奔光明了。要是他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工作,是不是也能成为东北人民政府的什么重要人物?

  才来几天,就当了县政府的科长,现在又成了全解放区学习的模范,这样发展下去,那还了得?

  不过,说实在的,赵介夫真是在抗大学习过的,他确实比这些新提拔起来的干部对党的政策知道得更多。

  尽管赵介夫故意捣乱,总是想方设法拖延给部队的物资供应,但是不可否认,他的头脑反应速度,他的工作能力,是比一般的干部强得多。

  ――――

  治世重德不重才,乱世重才不重德,这时有能力的人确实容易脱颖而出。

  其实这时刘亚楼才37岁,已经是东北民主联军的参谋长了。其他几个纵队司令员,梁兴初等等,也才30多岁。纵队,就是后来的军,纵队司令员就是军长,就是将军。

  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20几岁当师长,30几岁当将军。

  那个时代,不讲年龄,学历,不讲财产,不讲社会关系,只要个人有能力,就会如雄鹰一般展翅高飞。

  不过,相对来说,有些人就吃了大亏。

  有一个故事,50年代,有一个战士要复员回家,来送他的人大尉、大校之类的军官都是小人物,光是将军就有十几个。但是所有人都在等着最后一个重要人物出场。

  又过了一阵,一个人一边扣着衣扣一边急匆匆地从国防部的会场跑出来,这个人就是这个战士的老战友――聂荣臻元帅!

  原来,这个复员的战士从红军时期就当炊事班长,这些将军都是他亲手送出去的兵。聂荣臻元帅从南昌起义时候就带着这个老兵,到了建国之后,他还是个班长。

  当然,中间也有很多战友要提拔他,可是他说他指挥不了一个连,还是安心当一个炊事班长比较好。这样,到了部队有年龄限制的时候,他只能回家当农民了。

  这就是人生啊!

  ――――

  这时沈擒龙就热心地采访赵介夫,对他的工作进行全面报导。

  一方面,沈擒龙得知道他是怎么和国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