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鬼子也得求八路军帮忙_世界特种部队始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大年明白,这是狗屁的加强检查,这就是鬼子找茬。

  这就要说到这个地方和这个时代的特殊性了。

  鬼子的资源本来就先天不足,加之战争逐年扩大,战线不断延长,消耗越来越大,经济危机日益加剧。

  鬼子除了以战争手段对晋察冀边区进行抢掠以外,还加紧了对晋察冀边区的经济封锁,企图在经济上困死八路军。

  鬼子严禁钢铁、食盐、煤油、布匹、粮食、医药、机械、电讯器材、火柴及其他各种必需品由敌占区输入八路军的根据地。

  但是,聂荣臻是什么人?

  相对来说,聂荣臻的组织能力比他的军事能力更加出色。

  建国之后的国家整体格局,基本就是按照晋察冀根据地的组织形式进行的。

  聂荣臻在晋察冀根据地组织了银行,控制了自己这边的经济,然后实行坚壁清野,在收获季节,号召与组织群众快收、快打、快藏,尽可能避免损失。

  另一方面,八路军加强出入口贸易的管理,严禁由敌占区输入非必需品,禁绝敌需物资流人敌占区。

  这又是一种反封锁,反过来从经济上封锁了鬼子。

  在开始时候鬼子占上风,鬼子还不觉得怎么样,到了这时,鬼子彻底受不了了。

  聂荣臻强调多种粮食,有计划地少种一些棉花。

  为什么要少种棉花呢?

  因为鬼子非常需要棉花,它每次进行扫荡,总是想方设法掠夺根据地的棉花。

  鬼子除了需要用棉花制作棉衣之外,大概是要用棉花来做工业原料,用棉花制造炸药之类的东西,所以棉花是鬼子急于从华北弄到的物资。

  八路军组织老百姓,有计划地少种棉花,只满足根据地老百姓的需要,穿上棉衣服就行了,剩下的一点都不给鬼子。

  抢不到棉花,鬼子还不着急,可是,没有了粮食,鬼子真急了。

  古人云,好汉架不住三泼稀。

  鬼子不是好汉,每天拉稀,就更受不了了。

  鬼子不打仗一天就一顿饭,行军两顿,一干一稀,收不到粮食就饿肚子。

  从将军到士兵,全都饿得直打晃,眼前直冒金星,这比宰了他们还难受。

  有一本书叫做《服部支那行》,整本书就是一个核心问题,如何想办法吃饱。

  鬼子把过节时候的饭团的米晒干,然后裹在包裹里面邮寄回国,因为国内的家人一样吃不饱!

  鬼子在中国有野菜可挖,树皮可扒,而国内什么都没有。

  鬼子很早就在国内实行配给制度,仍然吃不饱。

  一个叫服部的鬼子应征入伍来了中国,结果在军队还是吃不饱。

  服部一生气就投了国民党军的敌后挺进纵队,结果对方给了他5个大洋,没收了他的武器,把他打发了。

  服部一考虑枪没了,回不去了,就又投了八路。

  这下服部吃饱了,很幸福,战后第一批遣返回国。

  连鬼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