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5章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_北宋大法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点,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张斐瞟了眼文案,然后笑着点点头:“王大学士说得对,此正是西汉名士贾谊所指出的,而王莽的新政是其百年之后才出现的。这足以证明,此非个案,而是一种现象,一直都在发生。”

  吕公著好奇地问道:“但是这与此案有何关系?”

  张斐回答道:“既然是一种现象,那就说明,这其实不仅仅只局限于钱币,适用于任何事务。”

  这时,旁边的许芷倩默默将一份文案递给张斐。

  张斐直接翻开,一边看着,一边说道:“在咸平时期就有一个案子,可以说明这一点,那就是鸡塞沙案。当时有一些奸商给鸡塞沙子,以求增斤增两,卖出更高的价钱。刚开始只有两三家,但不到一月,整个市集里面就再也找不到一只不塞沙子的鸡,哪怕是村里来的农妇都这么做,最终还是朝廷用以严法管制,才制止这种现象的蔓延。”

  北宋在食品管控上,是非常严格的,尤其是在汴京,注水肉都得杖六十。肉变质,流放一年,若是肉有毒,直接死刑。

  吕公著点点头道:“此案本官也知道。”

  张斐道:“钱币可,鸡可,那么文章诗词自然也不会例外的。”

  不少人顿时是恍然大悟。

  绕了半天,原来他是要证明这一点。

  不得不说,这个角度可真是相当刁钻啊!

  事先可没有人想到这一点。

  也真的是煞费苦心。

  吕公著也反应了过来,沉吟少许,道:“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不管是钱币,还是鸡,那都是属货物,但诗词文章可非货物,亦非为利而所求也,此乃文人之雅谈,就算盗印泛滥,诗词文章亦不会减少的,书店里反而会有更多的书籍。”

  张斐却道:“知府此言差矣,如果盗印泛滥,也许市集上,是书籍遍地,但是诗词文章一定会逐渐减少的。”

  吕公著问道:“此话怎讲?”

  张斐道:“正如我方才那番论述,盗印书籍,极有可能会给真正的作者带来不小的麻烦,以及毁坏其声誉,甚至于牢狱之灾。

  一旦盗印泛滥,将会给文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那么文人们势必会选择藏作,不再公开自己的诗词文章,最多只与好友共赏,以求避免被书商盗印。

  其实如今已经出现这种情况。”

  说到这里,他目光一扫,顿时有不少士大夫点点头。

  张斐又继续道:“那么届时就会有许多佳作,默默埋于黄土之下,而这对于我大宋而言,将是巨大的损失。

  而当诗词文章大幅度减少,书商们为求利益,他们必定会冠以名士之名,掺以劣作,从而导致出现劣作驱逐佳作的现象。”

  文彦博低声向富弼道:“他说得不就是富公伱么?”

  富弼忙道:“就我那拙作,哪好意思拿出来见人,与盗印无关。”

  说着,他又叹道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