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元璋到底有没有迁都的计划?_世子很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般认为明朝开国后国策有一个断层,这个断层起于靖难之役,终至迁都北京,此后朝代确立以北方为中心的政治体制。

  诚然,永乐朝是经由朱棣篡位得权,但我们不应过分看重此点,举例而言,朱棣在靖难之变后曾发出的敕旨:“建文以来,祖宗成法有更改者,仍复旧制。”若太注意断层,就会认为这是朱棣为了想要掩饰篡位而摆出尊重祖法的策略,通过尊重祖法以强调他皇位的正当性,然而其迁都北京事实上就是破坏祖法,故敕旨只是政治上的手段操作而已。

  这种说法固有其道理,但不全然正确,若排除预设立场从字面上解读这段敕旨,会发现永乐朝扮演的是拨乱反正的角色,永乐继承洪武的方针恢复了建文朝被变更的制度,而触逆祖法的是建文朝才是,所以才致使靖难之役发生。

  那么,永乐朝继承的祖法是什么呢?

  迁都就是其中之一。朱元璋的确是想要迁都于北方,他原计划迁至西安,只是在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猝死,才使得这项计划被迫终止,是朱棣实现了朱元璋的遗志。只是为何朱元璋始终未能如愿迁都,这一切还要从明朝建国开始说起。

  元朝末年反乱爆发之初,地方上有“义兵”等自卫团,原本他们的立场是站在元朝,但随着元朝腐败愈露,地主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便开始将立场转向,朱元璋的崛起就是一例,他本来只是一个小兵团,有了地主阶级的支持后,他的势力于是日益壮大,最终一统中国,恢复了中华衣冠。

  朱元璋能够持续与地主阶级结盟与他采取的策略不无关系,诚如《国朝典故国初事迹》记载:“太祖所克城池,得元朝官吏及儒士尽用之。”朱元璋在取得南京与其他地盘以后,对于元朝旧机构的官僚、地方官都能原封不动的续任。而必须注意的是初期朱元璋集团是以故乡凤阳为中心发展,因此过程中的参与者必然是以淮水以南出身的人士为主。

  换言之,这些地主大多是住在江南的“南人”,这种现象还可以从明朝开国的版图中看出,洪武元年明朝的版图只有今日的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北部等地,几乎都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在这种情况下,透过国子学(监)、荐举等途径所任用的官僚也多由南人占据,也就是说,开国初期的明朝无论经济上、政治上,都是以南方为基础。

  明朝以南方为政治中心,可以说是带有必然性的结果,从前朝历史上来看,国家财政基础都系于南方,如唐朝的洛阳是经济东都、北宋的开封地理位置偏于南边、南宋以来江南经济更是迅速膨胀,明朝“南人政权”建都南京则将经济与政治中心结合为一。当然,免不了也有其弊,如地方官多是当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