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棣起兵靖难的动机争议:是夺位,还是自保?_世子很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多治史者认为,“靖难之变”的发生乃源于明太祖朱元璋的分封诸王,小岩认为这论断其实不甚准确。

  首先,若是朱元璋接受叶伯巨的建议,施行明朝版“推恩令”,根据西汉武帝能成功消解诸王势力的历史前辙,朱元璋的分封不一定会引致燕王朱棣起兵。

  其次,建文帝错信黄子澄“诸王护卫兵,才足自守。倘有变,临以六师,其谁能支?”的误判,且采用掩耳盗铃(即不直接铲除势力最强的燕王,而先翦除周王、齐王、湘王等)的手段“削藩”,这也给予朱棣足够的警觉和时间起兵,助长了“靖难之变”的爆发。

  不过,有人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朱棣究竟是蓄意起兵夺位?还是事出紧急,迫不得已起兵自保?”

  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仍然需要回到史料的梳理、分析上。

  被迫举兵自保之说

  咱们先从《明史》的观点看:

  按照《明史》的记述,似乎偏向接受“燕王朱棣起兵乃源于僧人道衍的怂恿,旨在抗拒建文帝的‘削藩’政策”。

  《明史姚广孝传》有以下一段文字,交代燕王、道衍的相识:

  高皇后崩,太祖选高僧侍诸王,为诵经荐福。宗泐时为左善世,举道衍。燕王与语甚合,请以从。至北平,住持庆寿寺。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

  根据上文所引,反映出《明史》想要表达的三点:

  (1)燕王朱棣与道衍甚为投契;

  (2)燕王朱棣主动邀请道衍追随自己;

  (3)道衍抵达北平后,住在庆寿寺,经常秘密出入燕王府。

  我们实在很难凭此进一步断定:朱棣招纳道衍,乃是为了起兵夺位。尽管道衍后来果真怂恿朱棣起兵,但这已发生在建文帝大规模展开“削藩”行动后。

  及太祖崩,惠帝立,以次削夺诸王。周、湘、代、齐、岷相继得罪。道衍遂密劝成祖举兵。(《明史姚广孝传》)

  由朱棣慨叹“民心向彼,奈何?”而道衍答以“臣知天道,何论民心”,我们更可看出“起兵”乃是道衍的主意,而非朱棣的初衷。

  道衍遂密劝成祖举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乃进袁珙及卜者金忠。于是成祖意益决。(《明史姚广孝传》)

  道衍在建文帝“削藩”时密劝朱棣积极备战,这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护主的心态,希望协助朱棣以军事实力抗拒建文帝,从而达到自保的目的。

  阴选将校,勾军卒,收材勇异能之士。燕邸,故元宫也,深邃。道衍练兵后苑中。穴地作重屋,缭以厚垣,密甃翎甋瓶缶,日夜铸军器,畜鹅鸭乱其声。(《明史姚广孝传》)

  朱棣起兵因此是为情势所迫,非志在夺取帝位。

  建文元年夏六月,燕山百户倪谅告变,逮官校于谅、周铎等伏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